(记者 林碧涓)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近日在北京圆满举办,本次大会以 “建设数字友好城市” 为核心主题,聚焦城市治理、人工智能、数字政务等多个关键领域,全方位展现数字科技应用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如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肌理,从智能终端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正勾勒出一幅高效、智能、普惠的未来城市生活蓝图。
(图片来源:摄图网)
更新通信技术,构建新生活
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不仅标志着我国电信技术能力实现全面跃升并加速领跑全球,更意味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数字底座的建设及应用迈入更高能级,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契机。如今以5G-A和万兆光网为代表的“双万兆”,已经逐步成为众多前沿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其高带宽、低时延特性也为 AI 技术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网络保障。
近年来,中国电信大力推进 “双万兆” 网络建设,在全国多地取得突破性进展。
重庆电信已部署5G-A Redcap基站超1.5万站,实现县城及以上区域连续覆盖,为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提供了强力支撑;完成50GPON网络测试、业务流程穿测、用户割接等性能验证工作,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网络基础。
湖北电信今年5月在武汉召开双万兆发布会,宣告湖北踏入“双万兆”时代;其在常青花园社区打造的 “双万兆示范社区”,通过 5G-A 技术实现 2.1GHz 8T8R + 3.5GHz “三载波聚合” 连片规模部署,为社区内 XR、移动 AI 等新兴业务提供了极致的用户体验。
广西电信在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4个城市开放5G-A用户体验;并在广西启动的首批25个万兆光网试点项目中占据11席,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贵港、钦州、崇左等地市,涵盖了万兆工厂、万兆园区、万兆小区等类别。
上海电信在静安区圣和静安公馆实现国家级万兆试点小区的 “万兆美好家” 业务商用,标志着上海家庭万兆宽带进入规模化普及新阶段……
这一系列 “双万兆” 建设成果,生动展现了中国电信在网络技术创新与场景化应用领域的深度实践,为智慧生活筑牢数字化底座。
打造全场景智能,重构生活体验
从语音助手的机械应答到智能体的主动服务,从单一设备控制到多模态场景交互,AI正带领智慧家庭从“能用”向“懂你”跨越式发展。随着科技的广泛渗透与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深化,家庭的需求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据相关市场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全球智慧家庭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3000亿美元。中国电信聚焦家庭场景,通过一系列 AI 应用,将普通家庭升级为充满智慧与温馨的智能空间。
去年底,中国电信正式发布“美好家”品牌、系列新产品,以及“美好家”机器人等创新成果。在“美好家”的品牌标识中,AI元素尤为突出。这一设计既象征着AI技术的深度注智与全面赋能,也意味着家庭生活的每个场景应用都将融入AI元素,实现智能化升级。
在今年中国电信第五届科技节·上海站活动中,天翼数字生活公司正式发布新一代天翼AI中屏,为数字生活带来智能化变革。广东潮州的李伯用土话抱怨“心口翳闷”(胸闷),中屏不仅转译成标准电子病历,还推送本地医院挂号通道;而孩子指着屏幕问“为什么打雷?”时,AI同步调取气象动画与物理知识讲解,科普准确率提升60%。
守护健康家,关心无微不至。基于中国电信星辰大模型的“AI问诊”功能,提供24小时AI问诊私人医生。升级了健康检测终端的“AI健康检测”,通过大模型智能分析用户健康数据、位置数据、生活规律等,构建“家庭-社区-专业机构”应急体系。
据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鹰介绍,目前中国电信宽带用户规模达2.3亿,小翼管家用户规模达2.5亿,智慧社区服务小区25万,数字乡村服务行政村渗透率高达91%。
顺势而为,AI生活大有可为
不仅是家庭场景中,一系列AI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数字熊猫“苏琳”融合3D数字人、实时渲染与三维重建、多模态AI智能体等技术,整合阿坝地区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知识库,支持多方言语音识别等功能,能够及时、流畅、高效为游客答疑解惑,创新旅游服务模式。
陕西宝鸡视觉超算中心基于“视频+AI算法赋能平台”,构建了覆盖公安、市监、教育、应急、交通、城管、环保、水利等多个领域的城市运行智能管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为居民构建起安全、高效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AI技术也加速应用到各种小型终端设备中,为用户提供更符合偏好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例如天翼AI云手机内置AI智能体,并同时接入各类生态大模型,调度多种生活应用,用户只需输入语音或文字指令即可完成需求下达,随问随答无卡顿。
在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各地不断扩展AI应用场景。深圳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提出,聚焦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教育教学、医疗服务、文化旅游五大领域每年开放100个以上应用场景,扩大开放“城市+AI”应用场景。《武汉市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重点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在基础通用型及工业、医疗、教育、法律、文娱等垂直领域加快智能体开发应用,形成武汉智能体应用矩阵。
随着各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的双向奔赴将进一步加速。可以预见,AI技术将以更丰富的形态、更智能的方式深度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