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孙绮曼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开幕。在全球贸易壁垒加剧、逆全球化浪潮翻涌的当下,这场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盛会,吸引了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200家企业参展。
在这场展会上,外企与广东企业成为最活跃的主角——从赛诺菲的深圳疫苗工厂到百胜联手的湛江水产龙头,从GE医疗的大湾区产业集群到天丝集团的川桂生产基地,一条条跨越国界的韧性链条在此交织,向世界传递中国市场的开放决心。
外企深耕:从“市场热土”到“创新伙伴”
在健康生活链展区,一座沙盘模型还原了流感疫苗的跨国之旅:毒株从法国实验室启程,抵达深圳工厂完成本土生产、包装、运输,最后注入中国消费者的臂膀。
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的赛诺菲深圳工厂,是赛诺菲在中国从“制造”向“智造”升级的重要样本。如今,赛诺菲流感疫苗生产的关键步骤,从原液生产、混合灌装,到成品包装,均实现了本土生产。
“今年是赛诺菲在华实现本土化制造30周年。借助链博会这一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全面展示了赛诺菲在中国构建的端到端医疗健康生态链。”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表示,2024年12月,赛诺菲再次刷新在华投资纪录,宣布投入10亿欧元在北京建设全新生产基地。
首届展会上,星巴克呈现了“从生豆到咖啡”垂直产业链在中国市场的完整落地;第二届,在云南咖啡香的萦绕中,展现星巴克赋能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成果;今年,星巴克携手全球领先的新型能源系统企业远景,联合供应商伙伴结成减碳联盟,凝聚全链绿色力量,打造面向未来的可持续供应链。
2023年9月,总投资15亿人民币(约2.2亿美元)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江苏昆山落成投产,是星巴克在海外最大的生产性战略投资,也是星巴克全球最绿色节能的生产基地。
星巴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苏州、广州、天津三地布局有生产线,能够满足未来5年的生产需求。
粤链出海:广东链嵌入全球产业肌理
在链博会上,有一个故事生动演绎了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如何“链”上合作。百胜中国携手国联水产,用一条罗非鱼的“内外贸循环”,讲出了跨国供应链合作的无限机遇。
开展首日,百胜中国与来自广东的国联水产签署罗非鱼采购合作意向书,响应国家“外贸优品”拓内销战略,研发创新产品助力本土特色水产品拓宽应用场景,带动养殖户增收的同时构建价值共享的供应链生态。
链博会上,GE医疗联合贝莱胜发起中国医疗设备绿色供应链创新生态圈联盟,并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和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联合主办联盟成立仪式,洛阳轴承、西部超导、科罗诺司、中国外运等首批成员单位集体亮相。
通过建立跨企业协同创新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同探索医疗设备行业的绿色发展新模式,推动行业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价值”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转型。
GE医疗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从国产建链强链到延链,GE医疗近年来持续推进全面国产,本土研发也屡获进展,中国市场销售的全线产品中中国研发比例突破50%,在国内年均采购额近100亿元,持续带动京津冀、成渝、长三角、大湾区四大产业集群、上下游超1000家供应链伙伴共同成长,培育了超过1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高科技企业从小到大再到强,且具备世界级品质和规模。
当保护主义阴影笼罩全球贸易,本届链博会欧美参展商达到境外参展商总数的50%。其中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
从赛诺菲的深圳疫苗到GE医疗的湾区合作,从百胜的湛江鱼获到星巴克的昆山方舟,一条条链条串联起外企与中国企业的共同愿景——开放不是选择,而是未来生存的必然法则。这场盛会向世界证明:当全球产业链在震荡中重构,中国仍是不可或缺的稳定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