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欣悦
“嗡——”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空,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正在执行急救药品运送任务;与此同时,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平顶山院区上空,另一架多旋翼无人机也正在降落,它将从重庆市血液中心取回的急救用血送到了医护人员手中。
此时,执行这两个飞行任务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廖东,正坐在数十公里外的重庆珐斯通航科技有限公司运行监控中心,通过大屏幕全程监控无人机的飞行航线和运行情况。
廖东今年22岁。大学毕业后,他考取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无人机驾驶执照。2024年7月,廖东入职目前的公司,并顺利通过了“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岗前培训。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和无人机驾驶员不一样,干的不是‘单兵突击’,而是‘运筹帷幄’。”廖东说,不同于传统“一人一机”模式,飞行规划员往往需要通过地面控制台实时操控多架无人机。“我会提前用算法‘画’好飞行航线,但如果遇见信号波动、极端天气等,就要在后台介入接管。”廖东说。
“既要飞得顺,更要飞得稳,这考验着规划航线的能力。”廖东说,在航线及起降点周围寻找合适的备降机场;进行信号测试,避免大风、降雨、电磁等干扰;通过现场勘测、实地演练等验证航线安全……经过多个环节,一条航线才能正式过关。
从配送药品到运输血液,截至目前,廖东已安全执行了200多架次飞行任务。“可以帮助城市治理、物流配送、应急响应等提升效率,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廖东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