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人造太阳是真的造个太阳吗?”
“原来光可以产生这么多美妙的色彩!”
7月20日夜晚,坐落于蜀山区科学岛的合肥现代科技馆内灯火通明,一顶顶彩色帐篷在展厅里支起,38名青少年带着对科学的好奇,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夜探”之旅。
青少年体验团队协作动手搭建帐篷的乐趣。
“桃花开5朵!”随着科学导师的指令,孩子们瞬间相拥成团,陌生感在破冰游戏中消融。这场以“探索中成长,实践中蜕变”为主题的活动,由安徽省科普文化产业协会科普文旅和研学专委会、合肥现代科技馆联合主办,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与合肥蜀山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推广。
“咔嚓!”科学导师手中,浸过液氮的绿萝叶脆裂如琉璃,白雾缭绕中,孩子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当冒着白气的液氮棉花糖递到面前,三年级的小宇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顶着“白胡子”欢呼:“比冰淇淋神奇十倍!”
科学导师带领制作液氮趣味实验。
在“科学漂流瓶”环节,孩子们将一个个奇思妙想的问题塞进瓶中——“月亮为什么跟着人走?”“冰箱为什么会变冷?”…… 唐祥虎博士像拆“盲盒”般取出纸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真正的震撼来自国家大科学装置的“硬核”展示。“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人造太阳’,它的目标是模拟太阳的核聚变过程。今年,它还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前,科学导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孩子们听得格外专注。
青少年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模型前合影。
观看《葛庭燧诞辰一百周年》纪录片时,孩子们被这位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毅然回国投身科研事业的故事深深打动。8岁的李君昊坚定地说:“我要像他一样,努力为祖国发展作贡献。”
暮色渐浓,科技馆教室变身为露营地,孩子们动手装扮帐篷,“这是我的科学城堡!”他们兴奋地向同伴展示成果,分享着白天的惊奇发现。
合肥现代科技馆作为科学岛上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不仅承载着区域科创资源的展示功能,更成为串联科学岛科研底蕴与青少年科学启蒙的关键纽带。“首期名额半小时就报满了,至今仍咨询电话不断。”蜀山区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副经理姜琪表示,这场活动是蜀山区与合肥现代科技馆实施战略合作后举办的首场活动,为蜀山区打造长三角科普研学高地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