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7月27日电(记者董志雯)7月26日下午,2025 WAIC科学前沿全体会议在上海市徐汇举行。本届会议以“前沿智汇 创启未来”为主题,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与科学智能的前沿突破,汇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学家与技术领军人物,围绕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的深度融合展开高水平交流,发布系列创新成果,全面展现AI重塑科研范式与引领未来变革的澎湃动能。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在题为《无尽的前沿:AGI与科学的交叉口》的主旨报告中指出,人类正站在AGI与科学前沿交叉的历史性机遇期。他认为AGI应该具备专业深度与泛化广度,并在“通专融合”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提出“SAGE”(Synergistic Architecture for Generalized Expertise)框架:基础模型层、融合协同层以及探索进化层三层并行、闭环反哺,使大模型在科学发现中由“工具”升维为“引擎”。
面向全球,上海AI实验室发挥“连接器”“放大器”“加速器”作用,在今年年初启动“AI4S攀登者行动计划”,面向“攀登者”开放模型、算力、数据、平台与评测体系,并以明珠湖会议、星河论坛为重要场景打造科学社区,推动战略科学家“群体涌现”。周伯文强调,时代赋予科学家双重机遇与使命:突破 AGI 基础理论,并以 AGI 撬动科学革命;他呼吁,在AGI与科学前沿交叉路口,希望有更多年轻的科学家加入上海AI实验室,与全球理想主义者并肩前行,共探智能科学的未来。
现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顶尖科研机构及企业发布十项突破性科学智能联合创新成果,覆盖量子计算、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深空天文等多个关键领域。
每一项成果均标志着AI正在刷新科学发现的新范式。在业内看来,上述创新不仅推动前沿科学进步,更将在疾病治疗、粮食安全、环境保护、航天技术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形成实际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科技支撑。
其中,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子计算中性原子排布算法由上海AI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实验室发布,为量子计算机走向实际应用解决了核心难题。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表示,未来,该实验室将加速以新一代通专融合基座模型的方式解决具体科学发现中的关键问题,扩展“书生”科学发现平台Intern-Discovery的学科覆盖范围、基座模型能力、科学数据规模、智能体多样性、实验设施类型等,深化应用场景,联合全球机构、企业与科研学者打造示范应用案例,为科学发现与产业创新提供关键驱动力。
本次会议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联合承办,上海市徐汇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办公室、上海市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