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启明创投:大模型三个月一迭代,没有永远的王者
创始人
2025-08-02 22:01:19
0

【导读】对话启明创投:大模型三个月一迭代,没有永远的王者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启明创投从2013年左右开始投AI,投得早,也投得多。十年过去,他们在百模大战、大模型融资潮、具身智能炒作的海浪里仍维持着一个稳健VC的姿势:步伐不疾,但总能接住浪头。

在2025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夕,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和执行董事胡奇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 AI投资正在从“盲人摸象”式的早期探索,转向更具战略性和系统性的布局。这不仅是投资策略的转变,更是一场关于“AI如何落地”的深度思考。

大模型:三个月换一代,没有永远的王者

“现在任何大模型在基准测试榜上的领先优势不会超过三个月,这几家会呈现你追我赶、交替上升的竞争态势。”周志峰分析道。

在他看来,大模型公司之间的技术演进本质上是一场不断轮动的赛跑。“一个模型刚刚突破性能,三个月后就可能被超越。”大家在同一个成本下降曲线上竞速,从“可用”进化到“好用”,但尚未跨入“标志性应用”的门槛。

周志峰预测,AI+内容是近期最有可能出现“超级AI应用”的地方。“生成式AI天然适合内容生成,可能颠覆传统互联网的连接模式,带来范式转移,这正是超级AI可能出现的地方。我们已布局一些企业,但谁能成下一个‘字节跳动’,现在还不好说。”

具身智能:人类的浪漫,创业者的执念

过去两年,国内新成立的具身智能公司已超过100家。哪怕这个赛道已经“打满”,启明创投AI投资团队每周仍然能收到几份新的创业BP。周志峰曾反复询问创业者:“为什么还要下场?”得到的回答竟出奇一致:因为“机器人是人类基因中的梦想”。

在他们看来,具身智能与人类的连接,是情感层面的终极技术形态。创业者们并非不知道难度,只是“太想实现它了”。

然而,热爱不能代替现实。启明创投是优必选、银河通用、它石智航、原力灵机等公司的早期投资方。周志峰非常清楚,机器人要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还有不少“拦路虎”。

例如,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节拍”,机器人执行动作的速率远低于人类,要想提升效率,就得增加极高扭矩的关节电机,而这面临巨大的工程难度和成本问题;机器人缺乏像大模型那样海量高质量的训练数据,限制了其泛化能力,更别提家庭场景那一关。“恐怖谷效应”还没解决,安全性、性价比都撑不起普及的基础。

启明创投判断,智能机器人将率先在拣选、搬运、组装等场景实现规模化部署,积累大量机器人第一视角数据与带触觉的操作数据,进而构建“模型—本体—场景数据”的闭环飞轮。这一飞轮将驱动模型能力迭代,最终推动通用机器人迈向大规模落地。

AI应用:超级应用仍在等“天时”

对于“超级AI应用”,启明创投的态度依旧理性、克制。

“我们认为超级AI应用在逻辑上是可以出现了,但还没看到具体的企业。”周志峰直言。

周志峰解释道,过去的大模型成本高得离谱,一个普通用户一天推理就可能“烧掉”几百元;要真有亿级日活的平台,一天的成本就是天文数字。但现在情况变了,从DeepSeek到谷歌最新的模型,推理成本正快速下降。与此同时,模型能力也在快速进化,从“可用”进入“好用”,在逻辑推理、任务分解、语义理解上的表现越来越接近人类。

因此,超级应用的技术土壤已经具备,就差一个契机:哪个领域率先让AI变成刚需?哪个场景能容纳亿级用户每天反复使用?哪个产品真正打破了平台与用户旧的边界?

投资判断:什么是真需求?

在喧闹的市场里,什么才算“真机会”?

胡奇说:“很多产品是被‘喊’出来的,而不是‘长’出来的。被‘喊’出来的产品,一篇公众号文章能让投资人一身汗,生怕错过。但三个月过去,这些企业该见的人见完了,数据还是没交出来,最终不了了之。”

“但‘长’出来的产品,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他说,“真正靠谱的AI项目,不用炒,老板会问你:‘我看那家公司收入都过亿了,你们看过吗?’这才是真需求。”

这也是启明创投判断真需求的一个标准——交不出数字,讲得再好都不行。

在他们看来,如果你今天用Agent解决了某个高频任务,并实现了结果导向的交付,那就是真需求。但如果只是“调度能力”或“API调用能力”的新包装,还没有跑出结果,那就未必值得投资。

相较竞争格局日渐明晰的基础模型和语言模型领域,胡奇会关注其他模态的小模型。“像AI for Science、AI安全,以及一些偏冷门的小模态模型,有可能在未来三五年里走出真正的爆点。”他说。

“投资,当然要逐浪而行,但前提是你必须有自己的方法论,把噪声过滤掉。我们会判断:这项技术是否到了商业化的转折点?哪种团队基因在当前阶段最有可能成功?只有想清楚这些,才能在别人因为‘错失恐惧症’而焦虑时,我们能笃定地出手。”周志峰说。

编辑:黄梅

校对:乔伊

制作: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OpenAI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 人工智能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近期在播客节目中透露的...
中管国科育人实训基地为机器人产... 河南经济报记者 冯瑞苹/文 董菲/视频 8月的郑州骄阳似火,中管国科育人实训基地内同样热情似火。 实...
原创 木... 当我们仰望星空,木星总是那颗格外引人注目的行星。它庞大的身躯和独特的条纹云带,仿佛一个神秘的宇宙画卷...
突破性进展!国际首台,研制成功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江耘 8月2日,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新一代神经...
王兴兴:让机器人真正干活,这个...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实习生 许文宁 智能体机器人,或许正在奔向自己的”ChaGPT时刻”,“在十年...
太重集团(上海)申请动臂势能再...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太重集团(上海)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
阳光电源取得能解决电池盖板密封...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电池盖板及电...
宁波云沃等取得一种电磁阀组件专...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宁波云沃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宁波丰沃增压科技...
深圳高中生获智能机器人项目全国... 南都讯 记者任朝州 通讯员 林武忠在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二十六届全国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对话启明创投:大模型三个月一迭... 【导读】对话启明创投:大模型三个月一迭代,没有永远的王者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启明创投从2013年...
MIT用超冷原子改写量子历史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物理学家近日通过迄今最精确版本的双缝实验,解决了近百年来量子物理领域最经典的争...
原创 小... 最近,大家是不是被一条消息惊到了?一颗叫 “2024 YR4” 的小行星,据说有可能在 2032 年...
从石油小镇到天文重镇——青海冷...   青海冷湖镇,地处柴达木盆地,曾建成我国第四大油田。由于资源枯竭,这里逐渐衰落。如今,当地在创新理...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在即... 8月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举行。据主办方介绍,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至1...
首次发现 双黑洞背后可能隐藏第... 新华社上海8月1日电 (记者 张建松)宇宙中的双黑洞已令人惊叹,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新研...
维仕声学取得发声单元专利,方便...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维仕声学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发声单元”...
理想i8,不该惹3800万个卡... 理想i8上市面临的危机挑战,要比理想MEGA上市的时候,更大。 和理想MEGA结结实实“被网暴”完全...
雷登A7 耳机评测:科技赋予创... 在如今音频设备市场中,选择一款既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又具备一定设计感与音质表现的耳机并非易事,尤其是...
致博塑胶取得一种PE保护膜的卷...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莞市致博塑胶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PE保...
海目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海目星(688559)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