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任朝州 通讯员 林武忠在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二十六届全国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深圳市致理中学的卞嘉祥、叶梦缡同学凭借出色表现,勇夺B类智能机器人项目全国最高荣誉 “创新之星”,并获得强基计划资格(2010年之前可以直接保送985高校)。这一荣誉全国仅6人斩获,两位同学的成绩不仅是个人实力的彰显,也是深圳高中教育特色化的成果,为学校及深圳赢得了荣光。
据悉,这是深圳市高中生首次斩获该奖项,不仅开创了深圳高中学段的新历史,更成为深圳学子科创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在7月31日举行的颁奖典礼现场,致理学子作为广东代表队上台领奖,教育部领导现场为学生颁奖。
创新之星颁奖典礼(右4为叶梦缡)。
创新之星颁奖典礼(右10为卞嘉祥)。
可编程控制的轮式或履带式行走机器人比赛项目是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中的B类比赛项目。根据公布的任务和现场发布的任务,需要参与现场展示交流的学生能够运用各种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视觉识别、物理量感知、位置定位等自行设计制作或改装机器人,使机器人具备标签识别以及对任务“物品”的转运、码垛和分拣等能力。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机器人程序编写、调试并不断地完善机器人,使机器人能够高效地完成不同时段的项目任务。
经过区、市、省三级赛事的层层选拔,卞嘉祥与叶梦缡同学一路过关斩将,以广东代表队B类智能机器人高中组唯一晋级队伍的身份,跻身全国比赛舞台。
日常训练。
在历时一年的深耕打磨中,两位同学在程序编写的逻辑架构、硬件搭建的精密调试、展示答辩的临场表达等多个维度实现了能力的跨越式提升。面对现场即时公布的任务指令与各类突发状况,他们始终沉着应战——以冷静的编程思路拆解难题,用耐心的硬件调试能力攻克技术卡点,凭借扎实的专业积累与灵活的应变智慧,在重重考验中展现出卓越的综合素养,最终成功摘得全国比赛最高荣誉“创新之星”。
叶梦缡表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们始终并肩承受着巨大压力。展示环节中,失误与突发问题时常出现,但每一次遭遇挫折后,我们都会立刻共同复盘全过程,细致梳理症结所在。即便展示结束,也依然坚持优化代码、调整方案,直至完全达成任务要求。讨论中,我们总是各抒己见,从不同视角剖析问题根源,在思想碰撞中合力探寻解决方案。这段经历里,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现场比拼,不仅让我们的技术能力得到淬炼,更重塑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赛第二天的测试中,机器人突然发生故障:动作频繁出错,区域间移动路径完全紊乱,整台设备仿佛陷入 “失控” 状态。正是过往积累的学习与实践经验,让我能迅速沉下心来——运用系统性思维,从软件逻辑到硬件衔接展开全面排查,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卞嘉祥表示,这次比赛中,任务的灵活性与挑战性不仅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主动跳出思维惯性,更让我学会了取舍——在有限时间内精准聚焦核心目标,实现任务完成度的最大化。这段经历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在实践中锤炼出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升了手动编程的熟练度,更沉淀下坚持不懈优化程序的钻研精神、直面难题的勇气,以及全新的思维模式。在机器人技术上,我从对各类知识和技术一知半解,到如今能够熟练地进行机器人的设计编程与调试工作;综合素养方面,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学会了运用更加系统全面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收获将让我在未来科技探索之路上坚定前行,激励我不断挑战自我,勇敢地追逐更高的目标,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科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