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视点】产学研视点等多方走进中关村 e 世界,共促科技与文化交流
近日,产学研视点(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术分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委会、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标准与技术成果转化工委会)一行会同中国信息协会数字碳中和工委、汇欣苑、威海大则智控科技、非遗创意百福等机构,走进位于中关村 e 世界的汇科伯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科技和文化交流活动。
此次活动由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委会低空产业经济课题组王伟涛召集,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汇科伯图:聚焦科普与科技人才培养
活动伊始,汇科伯图负责人王少燕对公司的相关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王少燕表示,汇科伯图一直致力于科普与科技人才培养领域,在能源与双碳实验室 -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深入的探索。
公司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紧密结合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科技知识学习平台。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汇科伯图积极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公司与多家高校联合建立了科创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王少燕分享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汇科伯图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许多学生在参与公司的项目和课程后,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产学研视点:产学研建设与《电影与科艺》系列讲座
随后,产学研视点王建省教授介绍了产学研建设情况。王建省教授表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学研视点一直致力于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王教授特别提到了《电影与科艺》系列讲座,他介绍说,该系列讲座的设计理念是将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电影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影中的科学原理、电影制作中的科技应用以及科学技术对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王教授认为,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通过《电影与科艺》系列讲座,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技术,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委会:工作与项目介绍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杨雨桐在活动中介绍了专委会进行的相关工作和项目。杨雨桐表示,专委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的企业文化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专委会通过组织各种培训、交流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养和团队凝聚力。在产业经济发展方面,专委会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和产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杨雨桐介绍了专委会在低空产业经济项目方面的工作进展,她表示,低空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专委会将继续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低空产业的健康发展。
汇欣苑:项目成果展示
汇欣苑创始人王悦在活动中进行了相关项目和工作介绍以及取得的成果。王悦介绍说,汇欣苑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创意平台,通过整合文化、艺术、科技等资源,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
在项目方面,汇欣苑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项目,例如文化艺术展览、创意设计比赛等。这些项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悦分享了汇欣苑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她表示,汇欣苑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威海大则智控科技:智慧农业与水下机器人项目
威海大则智控科技代表张彦明在活动中介绍了智慧农业和水下机器人等项目。张彦明表示,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公司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在智慧农业项目中,公司开发了一套完善的农业物联网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自动控制灌溉、施肥等农业生产活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张彦明介绍了公司的水下机器人项目,他表示,水下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公司的水下机器人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适应性等特点,可用于水下探测、水下作业等领域。
中国信息协会数字碳中和工委:专委会工作介绍
中国信息协会数字碳中和工委负责人姚建勋在活动中介绍了专委会的工作。姚建勋表示,数字碳中和工委一直致力于推动数字技术与碳中和领域的融合发展,通过组织相关的研究、交流和合作活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姚建勋介绍了专委会在数字碳中和领域的一些重点工作,例如开展碳核算、碳交易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他还表示,专委会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碳中和事业的发展。
非遗创意百福:非遗创意福字文化传承
非遗创意百福的金平(愛新覺羅。燾平)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她介绍了非遗创意福字文化。金平老师是清皇家写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自幼习字,受本家伯父中国书法家协会前主席、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熏陶,深研书法、国学和中国语言文字学。
金平老师介绍说,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爱新” 是满语 “黄金” 的意思。从康熙开始为皇室排字辈,逐渐形成了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等字辈。辛亥革命后,爱新觉罗家族的特殊地位受到动摇,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下,民国出现了满人更改姓名的现象,清皇室大多改为金姓。
金平老师表示,他作为清皇家写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福字文化的使命。他的书法艺术继承传统,力求创新,师古不泥,融冶求变,作品以行楷见长,功底扎实,用笔严谨规整,结构俊秀飘逸。尤其擅长书写康熙天下第一福,并且建立了合体字福文化体系。
金平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赏。
交流活动:思想碰撞,共促发展
在各单位代表介绍完相关项目和工作后,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大家围绕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科技和文化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产学研视点等各方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科技与文化领域将会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未来,产学研视点等各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探索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实现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希望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能够加入到科技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我国科技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