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日前,由扬州航务中心邵伯船闸青年技术团队自主设计制作的“横拉门门龛水下沉积物清理工具”顺利完成试运行,清淤效果显著,标志着该船闸在水下设施维护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
邵伯船闸作为运河航道的重要节点,其横拉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门龛底部轨道槽、门体间隙等关键部位易积聚悬浮物、水生物及泥沙,形成板结淤积层。此类淤积物抗剪切强度高,传统人工清理方式效率低下,导致闸门闭合间隙超标(实测5–6cm),严重影响闸门密封性与运行安全。
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邵伯船闸青年创新小组立足实际,提出“机械松动+气力吸泥”双模式清淤方案,并自主设计制作了一套专用清理工具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带锯齿清淤网具、空气吸泥机系统、配套高压水冲系统等。通过自制的锯齿网兜打捞耙入水作业,耙松淤积物并完成初步清淤,配套空压机、高压水泵及喇叭状吸泥头,将已松散的沉积物高效输送至作业船,实现淤积物精细清理。
8月20日下午,项目组在邵伯船闸现场开展工具试运行。操作人员先后完成“打捞障碍物—网具松动淤积—气力吸泥输送”全流程作业。试运行5分钟,仅单点作业即高效清淤碎砂石约25公斤,工具运行稳定、操作便捷、清淤彻底,显著优于传统人工清理方式。
该工具的成功研制,不仅能有效提升邵伯船闸水下清淤作业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人工潜水作业风险,更将为航闸养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项目体现了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是扬州航务中心推动“青年创新建功”行动的生动实践。
针对试运行中暴露出的吸泥管道水下操控性、耐磨性以及局部连接效率等可提升点,团队已立即启动工具的优化设计工作。下一步,项目组将重点对清淤管道的材质、接头快换设计及水下布设方式等进行针对性改进,旨在进一步提升整套系统的可靠性、作业效率和对复杂工况的适应性,继续优化工具性能,完善操作规程,为保障船闸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