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强化8项基础支撑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到,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在软件、信息、金融、商务、法律、交通、物流、商贸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提到,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
记者了解到,近期,交通运输部指导成立了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提出要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在今天举行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颖介绍,交通运输部将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支持,技术引领、应用驱动,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打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掘人工智能技术潜力、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开放共建成果共享的交通运输行业大模型开发和应用体系。
01
加强系统设计,明确大模型建设框架
提出“1+N+X”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总体技术架构。“1”指的是1套通用技术底座,实现对多类基础模型、多元异构算力的开放兼容和集约调用;“N”是在“1”的基础上,训练N类垂域模型,引入细分领域高质量数据集,提升解决行业问题的共性能力;“X”是面向具体业务场景的智能体,形成一批可以直接应用在行业服务和管理中的专业化方案。
02
加速落地部署,全面启动智能体开发
立足行业实际,梳理出86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聚焦行业运行监测、安全监管等重点方向,遴选出一批高频刚需场景。当前,交通运输部正在加快组织智能体研发,首批智能体将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署。此外,交通运输部即将举办第一届综合交通运输智能体创新应用大赛,以赛促研、以赛促用,让更多“好想法”走向“真应用”。
03
加快健全机制,构建开放协同产业生态
打造技术协同、数据流通、应用创新、交流合作“四平台”和产业转化“一枢纽”,实现交通大模型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共用,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交通运输部推动组建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各方反响强烈,积极性很高,踊跃参与。目前,联盟已汇聚了5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头部公司以及相关高校院所。联盟将成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的“主力军”,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的重要支撑力量。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坚持科学建设、可持续发展,不搞一哄而上,避免重复和浪费,通过共用算力、共享数据、共训模型,用好各类创新资源、建好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创造开放、繁荣、可持续的交通大模型产业生态,支撑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的规范化应用,引领发展壮大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交通报
编辑:王 婉
审核:高 鹏
发布:林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