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吉安县全国科普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江西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隆重举行,活动紧扣“弘扬抗战精神 启迪科学梦想”主题,充分利用文明实践阵地,以航空航天科普为鲜明特色,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探索之旅。
活动伊始,科普老师向同学们作专题航空知识讲座,详细讲解了“初教六”“歼系列”等机型的技术特点。在模型制作环节,10名文明实践员,手把手指导制作歼-20飞机模型,协助老师细致讲解战机气动布局原理:“机翼的弧度设计能产生升力,就像鸟儿翅膀划过天空……”同学们在剪裁、拼接、涂装中掌握模型制作技巧,完成了一次指尖上的航天启蒙。
在展览馆,文明实践员化身“时空导游”,带领同学们沿着“航空发展史”逐步探索,从飞机发动机原理到航天器材料奥秘,通过实物模型、互动屏显和趣味问答,将抽象的科技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当讲到“活塞式飞机发动机如何在高速飞行中保持动力稳定”时,同学们争相提问,形成“讲解—互动—思考”的良性循环,让展览馆成为流动的科普课堂。
飞行表演场上,文明实践员提前规划观景区域,用彩色地标贴划分班级站位,确保安全有序观摩。手抛滑翔机、电动固定翼飞机、涡喷遥控飞机……丰富的航模机型陆续升空飞行,让同学们目不暇接。“红蓝空战”表演更是让大家置身于一场紧张刺激的战斗机对决中,航模飞行表演队员操控4架飞机在空中作出钟形机动、超低空巡航、快速滚转、失速复飞、多机伴飞、编队拉烟等高难度特技动作,引来一阵阵叫好欢呼。
在水火箭发射场,水火箭科普达人王印老师结合模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给火箭中加入水和压缩空气,发射后就会给它向上的推力,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随后,同学们分组操作发射装置,一支支水火箭腾空而起。实践员们用“组织有序、讲解有料、互动有趣”的服务,让科普活动既有“科技范”又有“人情味”。
当最后一架手工飞机模型在实践员与同学们的欢呼声中飞向蓝天,吉安县全国科普宣传月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以“人”为核心的科普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互动体验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员成为了科学精神的忠实传播者和创新生态的积极构建者。(廖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