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月的风,像一双无形的手,把整座城市的燥热都搅拌得粘稠起来。
我叫林辰,是“寰宇科技”一名刚转正不久的销售。在周围一群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销售精英里,我显得格格不入。我不擅长言辞,不会喝酒,更不懂得如何溜须拍马,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超出常人的耐心和细致。
正因如此,我在公司的地位一直很尴尬,业绩平平,拿着底薪,像办公室里一台沉默的空气净化器,有我没我都一样。
直到“斯特林集团”这个名字,像一颗重磅炸弹,在销售部炸响。
斯特林,全球顶级的精密仪器制造商,他们计划在亚洲区采购一批核心处理器模块,订单价值预估高达五千万人民币。
这块肥肉,让寰宇科技上上下下都红了眼。
公司CEO王总,一个脑满肠肥,笑起来眼睛能眯成一条缝的男人,在动员大会上几乎是吼着说的:“谁能拿下斯特林,奖金三百万!职位连升三级!我王某人说话算话!”
一时间,群情激昂。
销售部的王牌,张伟,当仁不让地成了这次攻坚战的主力。他名牌大学毕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人脉广,手段活,过去两年公司的销售冠军都是他。
张伟当着所有人的面,拍着胸脯对王总立下军令状:“王总放心,这单子,非我莫属!”
他看我的眼神,充满了不屑,仿佛在说:“林辰,你这样的菜鸟,就在旁边看着学吧。”
我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打开了电脑。
在别人忙着打电话、托关系、想方设法要约见斯特林采购负责人时,我做了一件最“笨”的事——我开始研究斯特令。
我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把斯特林集团官网、近五年的财报、所有公开发布的技术白皮书、甚至其CEO的每一次公开演讲稿,都翻了个底朝天。
我发现了一个细节。斯特林集团此次采购的负责人,名叫戴维斯,是一个严谨到近乎刻板的德国人。他最讨厌的,就是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的销售。前几家去拜访的公司,都被他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原因很简单——“你们甚至不了解我的需求。”
而寰宇科技的产品,虽然性能优越,但技术参数极其复杂,一般的销售根本讲不透彻。张伟的英语再流利,也只能停留在“我们的产品很棒,性能一流”这种浅层交流上。
这,或许是我的机会。
02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成了公司的“隐形人”。
我把自己关在资料室里,像一名备考的学生,将我们公司那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X7处理器模块技术详解》从头到尾啃了三遍。每一个参数,每一个应用场景,每一个潜在的技术瓶颈,我都烂熟于心。
张伟和他带领的团队,则在外面高歌猛进。他们成功约到了斯特林集团的采购助理,送去了昂贵的礼品,陪着吃了好几顿饭,看起来进展神速。
办公室里,风言风语开始流传。
“听说了吗?张伟哥已经快搞定了,戴维斯先生对他印象很好。”
“那还用说?你看看林辰,还在那看书,书里能长出合同来吗?真是个书呆子。”
“估计他已经放弃了吧,也是,这种级别的客户,哪是他能碰的。”
张伟偶尔路过资料室,看到埋头在文件堆里的我,嘴角总是挂着一丝轻蔑的冷笑。
我置若罔闻。
在彻底摸透了双方的产品和需求后,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预约拜访。我做了一份长达八十页的PPT,标题不是“寰宇科技产品推介”,而是——《关于斯特林集团‘星尘计划’应用寰宇X7处理器模块的可行性分析及优化建议》。
我没有发送给采购部的任何人,而是通过一番周折,找到了斯特林集团技术总监的邮箱,将这份报告发送了过去。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尊敬的先生,或许您会对一份来自东方的技术解决方案感兴趣。”
我知道,这是一步险棋。绕过采购直接联系技术部门,是销售的大忌。但对于戴维斯这种人,技术上的共鸣,远比商业上的客套重要得多。
发完邮件后,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趴在桌上就睡着了。
两天后,就在张伟意气风发地宣布,他已经成功约到了戴维斯先生本人,准备进行最后“收割”的时候,我的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
一个陌生的号码,区号显示是戴维斯所在的城市。
我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生硬的中文:“请问是林辰先生吗?我是戴维斯的助理,他想和您谈谈。”
那一刻,整个销售部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张伟那张错愕的脸,都聚焦在我身上。
03
与戴维斯的会面,被安排在三天后,斯特林集团的中国总部。
这三天里,公司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王总把我叫到办公室,第一次和颜悦色地给我泡了茶,话里话外都在打探我到底用了什么“奇招”。
我只是淡淡地说:“我让对方看到了我们的专业性。”
王总半信半疑,但他更关心结果。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林辰啊,好好干!拿下来,你就是公司最大的功臣!”
张伟则像是被抢了心爱玩具的孩子,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他不再冷嘲热讽,但每次看我的眼神,都像淬了毒的刀子。他私下里跟人说:“等着瞧吧,他一个连客户晚宴都不敢去的人,能谈成什么?肯定是走了狗屎运,最后一关肯定得我上。”
我没有理会这些。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准备最终的秘密武器上。
那不是一份合同,而是一份精心装订的册子。
封面上用中英双语写着:《寰宇科技X7处理器模块——斯特林集团“星尘计划”专属应用规格说明书》。
这本“说明书”里,没有天花乱坠的宣传语,没有虚无缥缈的承诺。有的,只是冰冷、精确的数据,详尽的部署方案,针对斯特林现有设备的兼容性测试报告,甚至还包括了未来五年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和我们的预备解决方案。
这几乎是一份完整的技术交付蓝图。而在这本说明书的扉页,我用最小的字号,标注了一行参考信息:“项目整体预算参考:五千万人民币”。
这,才是我真正的杀手锏。我要让戴维斯明白,我不是来向他推销产品的,我是来帮他解决问题的。
见面的那天,我穿着一身最普通的商务正装,独自一人走进了斯特林集团那栋气派非凡的办公楼。
会议室里,戴维斯先生本人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加严肃,他五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得像鹰。他身后站着两名同样表情严肃的技术顾问。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
“林先生,”戴维斯开门见山,“你的报告,我和我的团队看过了,很专业。但是,纸上谈兵总是容易的。我需要看到你更多的诚意。”
我没有反驳,只是微笑着将那本厚厚的“产品说明书”推到了他面前。
“戴维斯先生,这,就是我们所有的诚意。”
戴维斯疑惑地拿起册子,当他看到封面上的标题时,眉头微微一挑。他翻开第一页,第二页……他翻阅的速度越来越慢,表情也从最初的审视,逐渐变成了惊讶,最后,是一种掩饰不住的欣赏。
他身后的两位技术顾问也凑了过来,三人对着那本说明书,不时用德语低声交流,表情越来越兴奋。
整整一个小时,会议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我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安静地等待着。
终于,戴维斯合上了册子,他抬起头,用一种全新的目光看着我:“林先生,你是我见过的,最不像销售的销售。你更像一个工程师。”
“对于您的项目而言,一个工程师比一个销售更重要,不是吗?”我平静地回答。
戴维斯笑了,那是会议开始后的第一个笑容。“你说得对。这份说明书……不,这份技术蓝图,非常出色。我们需要时间进行内部评估,但我个人,对与贵公司的合作,非常有信心。”
他拿起笔,在那本说明书的扉页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递给了我。
“作为收到这份文件的确认,以及我们开启正式评估流程的凭证。请你收好,林先生。期待我们的下一步沟通。”
我接过那本签了字的说明书,那重量,仿佛千斤。
走出斯特林大楼,阳光有些刺眼。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一步,成功了。
04
当我拿着那本签了字的“说明书”回到寰宇科技时,整个销售部都沸腾了。
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他们只看到册子封面上“斯特林集团”的巨大Logo,以及扉页上戴维斯那龙飞凤舞的签名。
“怎么样?成了吗?”王总第一个从办公室冲了出来,脸上写满了急切。
所有人都围了上来,几十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我,连呼吸都停止了。
张伟也挤在人群里,他的脸色发白,拳头紧紧地攥着。
我累得不想多说话,面对着所有人的期待,我只是举起了手里的册子,然后,对着王总比了一个“OK”的手势。
这个手势,在我的理解里,意思是:第一步稳了,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后续我有把握。
但在他们眼中,这个手势被瞬间解读成了另一个意思——合同,签了!五千万!搞定了!
“轰!”
办公室瞬间像被点燃的火药桶。
“签了!真的签了!”
“天呐!五千万!林辰太牛逼了!”
“我就说他是个潜力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王总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一把抢过我手里的册子,当他翻到扉页,看到那个“五千万”的参考预算字样时,更是欣喜若狂。他完全没注意那行小字前面的“参考”和“预算”等词语,只看到了那个刺眼的数字和戴维斯的签名。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几乎要把我拍散架,“林辰!你……你就是我们公司的英雄!从今天起,你就是销售部总监!奖金三百万,一分都不会少!”
张伟的脸,在那一刻变得惨白如纸,他踉跄着后退了两步,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彻底的绝望。
周围的人群将我簇拥起来,欢呼声、恭维声不绝于耳。有人要请我吃饭,有人要给我介绍女朋友,仿佛我一瞬间就成了这座城市最炙手可热的钻石王老五。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狂热冲昏了头,几次想开口解释,“那只是份说明书,是合作流程的第一步”,但我的声音完全被淹没在鼎沸的人声里。
王总当场宣布,晚上在全市最豪华的酒店举办庆功宴,不醉不归!
整个下午,公司都沉浸在一种不真实的狂欢中。财务部开始测算这笔巨额订单带来的利润,市场部连夜赶稿,准备向媒体发布“寰宇科技斩获国际巨头五千万大单”的重磅新闻。公司的股价,也在小道消息的刺激下,开始蠢蠢欲动。
我像一个被推上神坛的木偶,接受着所有人的膜拜,心中却越来越不安。我想,等晚宴结束,一定要找个机会和王总单独把事情说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合同谈判,还在后面。
然而,我没有等到那个机会。
第二天一早,我意气风发地来到公司,准备和王总汇报后续的详细计划。
可当我走到公司门口,拿出工牌准备刷门禁时,却听到了“滴”的一声刺耳红灯——权限不足。
我愣住了。
我又试了一次,依旧是红灯。
就在我困惑不解的时候,我的手机“叮”地响了一声,是一封新邮件。
发件人:公司HR。
标题:解聘通知。
我颤抖着手点开邮件,几行冰冷的文字像钢针一样扎进我的眼睛:
“林辰先生:因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及战略发展需要,经管理层决议,将与您于今日起正式解除劳动合同。感谢您在职期间为公司做出的贡献,请于三日内办理离职手续。祝您未来一切顺利。”
大脑一片空白。
我被开除了?
在我为公司“签下”五千万大单的第二天?
我疯狂地拨打王总的电话,无人接听。我打给HR部门,对方只是用公式化的语气重复着“这是公司的决定”。
我站在人来人往的公司楼下,看着那些曾经对我笑脸相迎的同事,此刻却像躲避瘟疫一样绕着我走。
那一刻,我全明白了。
卸磨杀驴。
他们以为合同已经到手,我这个最大的功臣,也成了最大的功臣。因为按照约定,他们需要支付我三百万的巨额奖金。
所以,他们选择了最卑劣,也是最“划算”的方式——在我享受胜利荣光的顶点,将我一脚踢开。这样,他们既能得到五千万的合同,又能省下三百万的奖金。
真是,一盘好棋啊。
我看着手机邮件里那封冰冷的解聘通知,又想了想戴维斯签下的那份“产品说明书”,忽然,一股混杂着愤怒和荒诞的笑意,从我的心底涌了上来。
05
寰宇科技,顶层CEO办公室。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鳞次栉比的城市天际线。王总端着一杯上好的龙井,满面红光地对坐在沙发上的中年男人说道:“老李,这次你可得佩服我吧?兵不血刃,五千万的大单就这么到手了。”
被称作老李的男人,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第二大股东李副总,他扶了扶金丝眼镜,笑道:“王总高明。不过,那个叫林辰的小子,就这么开了,会不会有点不厚道?毕竟功劳是他的。”
“功劳?”王总嗤笑一声,呷了一口茶,“他有什么功劳?不过是走了狗屎运,碰上个瞎猫耗子!那种木讷的性格,能在公司掀起什么风浪?给他三百万奖金?他配吗?现在,合同到手,消息一放出去,我们公司的股价至少能涨十个点!这可比三百万值钱多了。”
他把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眼神里闪烁着商人的精明和冷酷。
“再说了,老李,你忘了?我们早就想优化掉一批没用的员工,刚好趁这个机会。把林辰开了,既能杀鸡儆猴,告诉那些老油条别想躺着拿高额提成,又能省下一大笔钱。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李副总点了点头,脸上露出赞同的笑容:“还是王总看得远。那小子确实傻,估计现在还在家哭呢,以为我们把他当功臣,结果转头就被卖了。哈哈,真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
两人相视大笑,办公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他们仿佛已经看到公司的股价一飞冲天,无数的财富向他们涌来。
就在这时——
“砰!”
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撞开,王总的秘书小刘连滚带爬地闯了进来,她脸色惨白,手里的文件夹都拿不稳,声音因为恐惧而剧烈颤抖着。
“王……王总!不……不好了!”
王总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皱起眉头,不悦地呵斥道:“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天塌下来了?”
“不……不是……”小刘快要哭出来了,她把手里的文件递过去,“王总……这……这合同有问题……”
“能有什么问题?”王总不耐烦地一把夺过那本被他视若珍宝的“合同”,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下属们找不到理由来分享功劳的借口。
他轻蔑地瞥了一眼,准备再次训斥。
然而,下一秒,他的目光凝固了。
他看到了扉页上戴维斯签名的下方,那行被他狂喜时彻底忽略掉的、用英文标注的小字: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cknowledged. Awaiting formal proposal.” (技术规格已确认。等待正式合作提案。)
王总的瞳孔骤然收缩,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地揉了揉。没错,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飞快地向后翻动。没有条款,没有甲乙方,没有违约责任……一页页翻过去,全是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电路图、流程图和数据分析……
这……这他妈的哪里是合同!
这根本就是一本……一本产品说明书!
王总的脸“刷”的一下,血色尽褪,变得和墙壁一样惨白。他拿着那本册子,呆立在原地,仿佛一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和灵魂,顿时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