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时代,如何重新定义“物流机器人”?
创始人
2025-09-12 13:01:56
0

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交叉前沿技术,具身智能已成为物流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重要驱动力,并促使物流机器人迎来新的变革。结合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出情况与市场最新动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流领域的机器人技术热点、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日前,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作为最新前沿科技的代表赚足眼球,相关产业关注度持续上升。作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具身智能(Embodied AI)强调智能体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交互实现自主学习和进化,其核心在于将感知、行动与认知深度融合——机器人拥有“上下肢”与“眼睛”,人工智能则为其赋予“大脑”与“小脑”。

具身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能服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在当前发展阶段,工业场景因其环境简单可控、作业难度相对较低,有望成为其最先落地的热门领域。可以说,具身智能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将为制造业和物流业带来革命性突破。

技术总要历经对比、进化、淘汰,才能进入到稳定的商品化阶段,目前市场上的具身智能技术与产品仍处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阶段。尤其是在8月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可适用于工业物流场景的通用或专业机器人新品悉数展出,呈现出不同的技术路径与解题思路,让人们对于具身智能时代的物流机器人发展产生更多想象空间。

人形机器人

人气顶流,鲜见大规模落地

在具身智能落地的诸多形态中,人形机器人无疑是最受瞩目的类型,其综合技术门槛也是最高的。与前几届相比,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涉及人形机器人的企业数量及产品完成度都有大幅提升,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也显著增加,“手、腿、眼、脑”可实现高度协同。大会期间,优必选、新松机器人、赛那德、普罗宇宙、海克斯康、星动纪元、鹿明机器人等企业对外发布其各自研发的、可用于工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新品。我们可以看到,人形机器人呈现出双足人形机器人与轮式人形机器人的“类人”形态分野。

轮式人形机器人新品

1.轮式人形机器人

本届大会上发布的轮式人形机器人明显增多,其硬件结构接近“AMR底座+人形机器人上半身”,外形介于复合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之间,可完成分拣、拣选、搬运、装配等动作。

银河通用作为在这一细分赛道中较早的国内玩家,此次重点展示了可实现抓取随机堆放等泛化操作技能的轮式双臂可折叠人形机器人Galbot G1。据介绍,其在今年落地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解决方案,已经开始商业化进程。

优必选对外发布全尺寸通用轮式人形机器人Cruzr S2,新品搭载自研通用人形机器人协作智能体Co-Agent,实现人形机器人单机自主和群体协同的闭环作业,可应用于医药转运、药品抓取、仓库拣选、导购、分拣搬运、生产装配等场景。

赛那德聚焦工业智造与智慧物流场景,针对物流重载与复杂场景作业痛点发布了重载双臂自主作业机器人iLoabot-X,搭载其自主研发的物流行业首个多模态VLA垂直大模型。

此外,新松机器人发布自研的“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以及新松智能类人双臂平台。仙工智能发布轮式人形机器人SIR-FTO25-GH,适配地面、台面取放货及上下料等多场景。普罗宇宙展示了专为智能制造打造的大白工业轮式机器人,并展示其已在生产线应用的无序螺丝锁付工艺与扫地机零部件装配及检测作业。

2.双足人形机器人

双足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热潮仍未退却,多数厂家发布的新款人形机器人以性能提升为主,从“展示动作”向“应用场景”转换。

双足人形机器人新品

例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天工2.0”,完成从“能跑”到“好用”的关键升级,能在户外复杂地形中灵活行走、奔跑,还具备超长续航和站立更换电池能力。

宇树科技在会上展示了今年发布的入门级人形机器人R1,该新品支持开发/改制,灵活超轻量约25Kg,并集成了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

海克斯康发布联合NVIDIA、Microsoft和Maxon共同开发的智能机器人AEON,其产品核心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功能作业平台。

优必选此次也展示了面向多任务工业场景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群体作业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应用工业人形机器人协作智能体Co-Agent,将Walker S2、Cruzr S2转化为具有特定职能的“智能体”(如搬运智能体、分拣智能体等不同角色)。

国外双足人形机器人应用

3.落地物流领域道阻且长

放眼全球,人形机器人在工业与物流场景的落地仍属少数,而实际场景训练数据的稀缺也对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学习速度形成阻碍,并且实训数据的积累很难靠短期突击或高成本投入就可完成。目前,成为“流水线蓝领”或“搬运分拣工人”仅是少数头部企业的机器人“特权”,拿到订单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在工业场景中,优必选是目前能拿到订单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之一。2024年,优必选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在比亚迪工厂执行搬运任务实训;2025年,优必选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并已与东风柳汽、居然智家等企业签下订单。

在世界范围内,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中主要是替代人工来完成与AMR的互动,在效率方面仍不及人工。2023年,美国机器人公司Agility Robotics与第三方物流运营商GXO合作,将人形机器人Digit应用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Spanx配送中心,这些机器人主要负责从AMR运送的料箱中取料,并将其搬运至传输带上。经过2023年的成功试点后,Agility Robotics与GXO于2024年达成协议,以RaaS模式商业化部署Digit人形机器人。同样在2024年,美国人形机器人公司Apptronik的人形机器人Apptronik也被试点部署在Amplifier位于美国德州奥斯丁地区的配送中心,负责执行订单分拣任务,主要将订单分类到多个承运人的出站运输货箱中。

相比之下,我国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中的表现则略显不足。从数据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出货主要面向高校/研究所(教育科研)或交互服务(商业展示),工业、物流场景并未真正规模化落地,而是仍处于试验积累阶段。中信建投最新研报指出,“当前我国硬件端泛人形机器人已经达到物流场景商业化的门槛,但国产具身模型端距离真正落地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从经济性来看,在2年收回成本的假设下,人形机器人的投入产出比与分拣工人已经持平。”

在我国物流领域,尽管尚未出现典型的人形机器人应用案例,但相关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如人形机器人企业与物流装备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结合各自优势开展产品研发,共同进行具体场景数据的积累和算法模型的迭代,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物流场景的创新应用。

复合机器人

柔性适配,有望规模化

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和主流形态,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初衷是模仿人类形态以适配现有社会设施。然而,单一形态难以满足多元场景需求,具身智能形态也可根据应用场景进行动态调整。实际上,具备“物理实体”和“自主决策”的机器人均属具身智能范畴,其中就包括复合机器人等多种形态。

1.智能装卸机器人

在仓储物流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针对搬运、存储、分拣等各环节都有相对成熟的设备与解决方案,唯有装卸货环节目前仍存在明显短板,自动化程度较低,且需要大量人工。值得欣喜的是,近三年来,围绕装卸环节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非自动化系统工程)层出不穷。在国外市场,工业机器人研发商Dexterity的Mech、波士顿动力的Stretch,均是“AI+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早期探寻者;在国内市场,赛那德、星猿哲科技、兰剑智能等企业推出的智能装卸机器人产品在石化、食品饮料、烟草等行业也均有落地。

智能装卸机器人新品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赛那德对外展示其已规模化落地的核心产品——自主装卸货机器人iLoabot-M。赛那德在物流领域深耕多年,其为自家视觉产品进行的数据积累与模型训练自2018年就已开始,实景训练数据一直延续到如今的智能卸货机器人,为“开箱即用”提供了数据与算法保障。

2.移动协作机器人

移动协作机器人集移动机器人和通用工业机器人两项功能于一身,在工业领域已发展数年,优艾智合、新松/多可机器人、浙江欣奕华、墨影科技等企业的移动协作机器人已在半导体、新能源、电力等行业有一定的小规模应用。

本届大会期间,卡诺普推出AI复合机器人“灵迅”,其融合AGV与协作机器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面向工业场景开展落地应用。该机器人配备VLA+动力学模型,打通工厂“最后10米”,快速切换并适用于短链步骤、高频重复的工站衔接场景,如自动化生产线、来料分拣、工装夹具上下料等,使机器人在工厂布局更合理,实现降本增效。

节卡的复合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无需固定工件与机器人的位置关系,即可自主完成料箱定位、路径规划、障碍规避到精准码放的全流程作业。以半导体行业晶圆盒搬运场景为例,节卡复合机器人具有双激光双视觉避障、碰撞检测保护,设备运行均速最高可达1.5m/s,可满足0.3g振动量需求;能够动态估算空间位姿,通过视觉定位补偿系统和偏差补偿算法,对光线变化、碎屑等影响有极高的适应能力,综合定位精度可达到±0.5mm,可满足晶圆盒取放料过程中的高精度对接要求。

当越来越多企业将展示重点聚焦在人形机器人上时,复合机器人的产品展出数量有所减少。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人形机器人,复合机器人依然有着自身优势,如整体成本和落地难度更低,可以更好地助力企业实现轻量化、低成本的小批量、多品种柔性生产升级。

新时代下

“物流机器人”迎变革

机器人技术正在深刻重塑各行各业,也推动着物流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搬运、存储、分拣、码垛、装卸和运输等物流环节,各类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AGV(自动导引小车)的应用最为常见,以至于当我们谈及“物流机器人”时,首先想到的就是AGV等移动机器人产品。

实际上,AGV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主要用于运输重物和简单的重复性任务。产品称谓上从“车”转为“机器人”则是在自主导航技术(机器视觉+slam)普及后发生的,与传统AGV不同,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主要指能对环境变化做出合理反应、自主避障规划的物流机器人。

自2012年电商巨头亚马逊收购KIVA开始,AMR正式商业化落地。我国从2014年起陆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物流机器人企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凭借其高柔性和易部署的优势成为物流领域的“人气王”。在十年的高速发展中,根据外形结构、功能、搬运物品的不同,物流机器人衍生出诸多细分子类和解决方案,在存储、分拣等作业环节被广泛应用。

如今,技术融合浪潮的兴起,为具身智能注入强大动能,而物流与制造则被视为具身智能最易率先规模落地的场景,已成为企业布局热点。2025年以来,德马科技与智元机器人、鹿明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企业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推具身智能在物流领域的规模化落地;6月,北自科技与星动纪元达成协议,双方围绕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物流场景的应用开展合作;7月,“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极智嘉上市以后首个动作就是宣布设立全资子公司,正式进军具身智能领域……

可以预见,在业界共同推动下,具身智能技术和应用将不断突破,产业革新潜力广阔。当具身智能时代真正到来之时,我国物流机器人也将迎来新的变革,产品类型会更加多样、智能化程度更高,共同助力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报告: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应用,... 9月12日,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牵头撰写的《银行卡组织高质量发展推动支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报告发布,...
2025年云南省科普讲解昆明推... 2025年9月8日,由昆明市科学技术局主办,昆明城市智慧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20...
“十四五”期间北京国际科创中心...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五年来,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前沿技术领域重点突破,推动科技创...
上海警方已查处无人机“黑飞”3...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2日电 (记者 李姝徵)记者12日从上海警方获悉,近期,上海警方在全市范围内组织...
马斯克震撼预言:到2030年,... 财联社9月11日讯(编辑 卞纯)在美股市场重新热炒人工智能(AI)概念之际,全球首富马斯克对AI的未...
保定市第三届“百人百日”戒烟大... 历时三个多月的保定市第三届“百人百日”戒烟大赛已步入收官前的关键冲刺阶段,众多参赛者在医护人员的专业...
“AI国家队”中国电信天翼AI... 环球网 近日,德本咨询发布《2025中国人工智能分类排行》系列榜单,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
兴义供电局职创项目获2025年... 9月11日,由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与《企业管理》杂志社主办的“2025年全国能源行业无人机...
eSIM手机业务“整装待发”,... 随着各大厂商陆续公布即将推出的支持 eSIM(电子SIM卡)的机型,“手机可以不用实体卡”的话题也在...
全球宾客共赴“服贸之约”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首钢园举行,园区里媒体关注行业变化和发展,参观者络绎不...
国家电投江西公司在全国无人机竞... 9月9日至11日,2025年全国能源行业无人机操作技能竞赛在陕西省渭南市成功举办。作为能源行业规模最...
IPO研究|预计2030年全球... 瑞财经 刘治颖 9月11日,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科田”)向港交所提交上市...
突破67万家!天河企业亮相国家... 9月10日 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的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在北京开幕 天河企业...
功勋机器人集中亮相首钢园,服贸...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结束不久,拿到奖牌的机器人又齐聚在了首钢园。正在这里进行的2025年中国...
宇树王兴兴:我最后悔的是以前没... 9月11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期间,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圆桌论坛发言...
中国光博会的正确打开方式:“光... 光子技术作为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少...
台积电先进封装被迫提前生产计划... 9月12日消息,据报道,由于NVIDIA等公司在AI芯片领域的快速发展,台积电的先进封装服务需求激增...
具身智能时代,如何重新定义“物... 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交叉前沿技术,具身智能已成为物流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重要驱动力,并促使物流机...
全国首个行政复议垂直大模型亮相... (石飞月 摄影) 本报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9月10日-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
原创 观... 咱今儿个聊点玄乎又实在的 —— 遥远星系中心那超大质量黑洞,还有它喷出来的玩意儿跟星系里造星星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