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答卷·科技支撑强国建设丨科技谱写向海图强新乐章
创始人
2025-09-17 14:22:31
0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8月23日,在蓝色的晨曦中,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经过8个小时作业,成功完成首次深海试验,从4140米深海凯旋。这是我国深海研究领域的又一个“科考利器”,奏响了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生动旋律。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指引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5年来,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下,海洋强国建设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

“蓝色经济”动能澎湃

在新一代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船上,短短10分钟,20万尾鱼苗就能进入养殖舱;在海南琼东南盆地,“深海一号”一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碧海无垠,“蓝色经济”不断汇聚澎湃动能。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持续打造“蓝色粮仓”。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运营;凡纳滨对虾“广泰2号”、牙鲆“圣航1号”等水产新品种通过审定;2025年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

——不断解锁“蓝色药库”。全球首个抗肿瘤海洋多糖药物BG136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抗乙肝病毒新药LY102获临床准入,海洋药物研发有序推进,海洋生物制造捷报频传……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2024年,海洋工程装备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43%、10.5%和20%,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

东部海洋经济圈围绕船舶制造、航运服务、海洋旅游三大支柱产业练就“独家绝活”,南部海洋经济圈押注未来产业,北部海洋经济圈唱响“海洋牧歌”……“十四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激荡出一首动能澎湃的交响曲。

梳理这些成绩单不难发现,科技创新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即便是海洋水产这类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栾维新说。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还多。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三成达35.8%,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垒认为,海洋经济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海洋科技创新愈发重要,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国际竞争力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

“大国重器”逐梦深蓝

三支巨型叶片如同巨龙静卧烟台港码头,单支长度达153米,重量83.5吨。它们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又一次刷新了全球风电叶片长度的纪录。

8月1日,山东港口烟台港蓬莱港区目睹了一个历史性瞬间——三支超大尺寸海上风电叶片完成装船并运往试验基地。这些“庞然大物”被用于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成为中国开发海洋能源的生动注脚。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总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广阔的“蓝色国土”蕴蓄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空间资源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海洋资源开发的成就印刻在时间标尺上:2021年,我国首套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长远号”完成海试;2022年,全球首款海空跨域无人航行器“哪吒”研制成功;2023年,深中通道全线贯通;2024年,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梦想”号建成入列;2025年,“深海一号”二期实现全面投产,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启动运行……大国重器推陈出新,钢铁巨龙逐梦深海。“十四五”时期,我国海洋开发能力不断提升,交汇成一支逐梦深蓝的进行曲。

5年来,无论是极地破冰船、大洋科考船,还是深潜重器、油气平台,科技创新成为开发海洋、破浪前行的激昂鼓点。

“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对构建我国海洋战略安全技术体系、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拓展可持续发展新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李红志表示,“未来,需持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科学部署新时期重大海洋工程,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期实现海洋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强,最终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征程壮阔,科技铿锵。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放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强调“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绿色发展”和谐共生

珊瑚礁被称为“海底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广西北海涠洲岛,拥有中国大陆沿岸纬度最高的珊瑚礁。受气候变化、海水升温、过度捕捞及陆源污染影响,涠洲岛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一度遭到严重破坏,活珊瑚覆盖率下降了70%。

近年来,广西大学海洋学院科研团队在涠洲岛持续开展珊瑚礁保护与修复工作。他们建成了2000平方米修复示范区,成功遏制了珊瑚礁退化趋势,仅用3年便使示范区内活珊瑚覆盖率从约5%提升至20%。

这样的海洋生态修复样本还有很多。河北唐山构建海草床全流程多要素修复技术体系,逆转我国面积最大海草床局部退化的趋势;辽宁锦州打造“退养还湿+潮沟连通+盐沼修复”模式,让“红滩绿苇”有颜值更有价值;浙江台州大陈岛坚持陆海统筹和精准修复,走出新时代海岛地区致富路……

从北到南,在中国绵延的海岸线上,一系列保护海洋生态的生动实践,合奏成一部和谐共生的协奏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古妩提到,目前,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将近200个,带动全国整治修复海岸线近1780公里、滨海湿地超过79.5万亩,新营造红树林也达到了13.8万亩。

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自主研发的西风带环境监测浮标在位连续运行20个月、“守望者1号”海啸预警浮标在5100米深海底常态化运行、7000米级浮标“白龙”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全国海洋观测“一张网”建设初具规模,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重要保障。

科技赋能,“碧海银滩”的愿景照进现实。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7%,较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2025年春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继续稳中向好。

聚焦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8月18日,自然资源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2025年第四次集体学习研讨时强调,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

从“蓝色经济”澎湃的动能,到“大国重器”逐梦深蓝的豪情,再到“绿色发展”共生的和谐,“十四五”时期,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画卷在科技创新的笔锋下愈发壮阔。如今,承载着中华民族海洋梦想的航船,正以科技创新为风帆,向着更深更广的蓝色疆域挺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速关注!图书馆“学术科研”专区... “学术科研” 全新上线 —带你洞悉科研进展— 为进一步扩大学校学术成果的传播广度与影响力,图书馆依托...
争夺机器人话语权 宇树开源新动... 9月16日,机器人指数(884126.WI)拉升,截至当天收盘,均胜电子(600699.SH)涨停,...
巨成医学亮相浙江国际医疗设备展... 近日, 在第21届浙江国际医疗设备展览会现场,国内模拟医学教育行业领先品牌-巨成医学携“下一代具身智...
陈刚:今天没带讲稿,稿在我的眼... “大家注意到,今天我没有带讲稿,而是戴了一副广西企业生产、具有实时清晰提词功能的智能眼镜,讲稿就在我...
中科闻歌与腾讯云深化战略合作,... 9月16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宝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上,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
山西临猗县迎来“无人快递员” 原标题:临猗县迎来“无人快递员” 无人驾驶、自动避障、智能规划路线……一批智慧物流“无人车”近日在山...
原创 上... 当MG4以6.58万元的起售价击穿400公里纯电A级轿车的7万底线,当智己LS6以19.79万元重新...
“十四五”答卷·科技支撑强国建...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8月23日,在蓝色的晨曦中,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
OpenAI:平衡青少年安全、... 【OpenAI尝试平衡青少年使用AI的安全、自由和隐私】当地时间周二,OpenAI的萨姆·奥特曼发布...
大疆扫地机ROMO系列暴露出不... 摘要: ROMO并没有展现出“大疆式科技感”的硬实力,反而在清洁效果、智能交互、结构设计和售后保障上...
原创 A... 人工智能可能拥有意识,这个曾经只在科幻电影和小说里讨论的问题,如今终于摆在了现实世界的桌面上。去年9...
蚂蚁AI,有了新叙事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人机共生的序幕,正徐徐拉开。 近日,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迎关键节点 A... “下周将在特斯拉内部与各部门开会,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生产...
东至: “星空之城”点亮青少年... 近日,“星河滚烫 为你而来”天文气象研学活动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星空之城”国家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落幕...
发力量子AI融合赛道!“量智融... 9月16日,中国移动召开主题为“融合量通智 共启新未来”的量子科技前沿创新论坛。论坛期间,在北京市科...
SKI-70系列通用矢量变频器... 作为杭州三科变频技术有限公司的明星产品,70 系列通用矢量变频器自上市以来,凭借稳定可靠的性能、灵活...
好评中国|数字化赋能,让文化瑰... 9月16日至17日,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
原创 1... 提起国产手机性价比厂商,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红米,真我和iQOO,它们背后的大哥也是目前国产手机...
2025年第八届“市长杯”工业...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日讯 为搭建工业设计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对制造业高端化...
2025世界储能大会宁德启幕:... 经观汽车 2025世界储能大会于9月16日至18日在宁德举办,同期举办的宁德国际新能源产业及储能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