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家与AI相遇,科学与艺术在这里结合。5月17日上午,2025年上海科技节正式拉开帷幕,各领域杰出科学家、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亮相张江科学会堂,通过AI技术实时展示其科研成就,呈现科学家的奋斗故事与精神内涵。
本届科技节“AI科学红毯”首次引入XR空间拓展技术,通过虚拟背景实时生成与现实场景融合,形成无限延展的视觉空间。装置内部集成AI无感动捕系统,可实时捕捉嘉宾动作,叠加AI动态特效,实现人与虚拟环境的高精度互动。今年,人形机器人首次登上“AI科学红毯”,它与研发团队共同走上红毯,完成科技节有史以来的首次“人机同行”亮相,展现上海在智能科技领域的硬核实力。
图为本届科技节“AI科学红毯”首次引入XR空间拓展技术,通过虚拟背景实时生成与现实场景融合,形成无限延展的视觉空间。装置内部集成AI无感动捕系统,可实时捕捉嘉宾动作,叠加AI动态特效,实现人与虚拟环境的高精度互动。
图为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曾翔(左)、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右),带着傅利叶N1开源人形机器人(左)和傅利叶GR-2通用人形机器人(右)走上科学红毯。
图为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通用产品线总裁王闯带着智元远征A2机器人走上科学红毯。
图为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曾翔(左)、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右),带着傅利叶N1开源人形机器人(左)和傅利叶GR-2通用人形机器人(右)走上科学红毯。
图为智元远征A2机器人在科学红毯上打起了太极,展现上海在智能科技领域的硬核实力。
图为智元远征A2机器人在科学红毯上打起了太极,展现上海在智能科技领域的硬核实力。
图为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通用产品线总裁王闯带着智元远征A2机器人走上科学红毯。面对观众的欢呼,机器人幽默地打起了太极拳以示呼应。
图为在本届科技节走过红毯的嘉宾中,不仅有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科学大家,也看到了很多“跨界”的面孔,还有少年创客、科普网红……他们未必身处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但都通过身体力行,将科学精神散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向科学家“致敬”到全城“人人参与”,一条科学红毯让所有人见证了上海科创生态的多层次与极致的包容性。
图为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馆长乔•昆顿-图洛克(Jo Quinton-Tulloch)走上科学红毯。
图为在本届科技节走过红毯的嘉宾中,不仅有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科学大家,也看到了很多“跨界”的面孔,还有少年创客、科普网红……他们未必身处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但都通过身体力行,将科学精神散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向科学家“致敬”到全城“人人参与”,一条科学红毯让所有人见证了上海科创生态的多层次与极致的包容性。
图为在本届科技节走过红毯的嘉宾中,不仅有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科学大家,也看到了很多“跨界”的面孔,还有少年创客、科普网红……他们未必身处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但都通过身体力行,将科学精神散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向科学家“致敬”到全城“人人参与”,一条科学红毯让所有人见证了上海科创生态的多层次与极致的包容性。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国际科技传播学会主席,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赵淑京(Sook-kyoung Cho)走上科学红毯。
图为国际科技传播学会主席,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赵淑京(Sook-kyoung Cho)。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国际科技传播学会主席,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赵淑京(Sook-kyoung Cho)走上科学红毯。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戴国浩、ATLATL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鹏程、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郭敏走上红毯。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戴国浩、ATLATL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鹏程、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郭敏走上红毯。
图为上海大学骨类器官研究中心主任白龙、同济大学中德博士生院院长,中德学院副院长汤奇荣、上海艾尔温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雨卿走上科学红毯。
图为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副教授尤翀、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大力、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聪走上科学红毯。
图为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5个上海项目的代表人走过红毯。
图为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馆长乔•昆顿-图洛克(Jo Quinton-Tulloch)走上科学红毯。
图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袁钧瑛走上科学红毯。
图为图为在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主旨大会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走上科学红毯。
图为本届科技节“AI科学红毯”首次引入XR空间拓展技术,通过虚拟背景实时生成与现实场景融合,形成无限延展的视觉空间。装置内部集成AI无感动捕系统,可实时捕捉嘉宾动作,叠加AI动态特效,实现人与虚拟环境的高精度互动。
图为本届科技节“AI科学红毯”首次引入XR空间拓展技术,通过虚拟背景实时生成与现实场景融合,形成无限延展的视觉空间。装置内部集成AI无感动捕系统,可实时捕捉嘉宾动作,叠加AI动态特效,实现人与虚拟环境的高精度互动。
图为本届科技节“AI科学红毯”首次引入XR空间拓展技术,通过虚拟背景实时生成与现实场景融合,形成无限延展的视觉空间。装置内部集成AI无感动捕系统,可实时捕捉嘉宾动作,叠加AI动态特效,实现人与虚拟环境的高精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