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把打开未来的钥匙!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启幕
创始人
2025-05-24 14:00:35
0

5月23日,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简称“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正式启幕。

据了解,科技活动周期间,除了以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主会场,还设置了五个特色分会场,科普活动覆盖科学、自然、应急、交通、医疗等多元领域,200余场配套活动将为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蓉城科学嘉年华”。

歼-10C“展翅”科技顶流集结

在科学之夜“解锁”无限未来

在本次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歼-10C战斗机模型、“华龙一号”核电站模型、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等大国重器集体亮相,与eVTOL飞行器、量子芯片等前沿科技交相辉映。

此次主会场还特别设置向“新”力量展区、AI上“新”未来展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互动展示、“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展、“科普之光”优秀科普作品及文创产品展、“发现科学之美”展览六大展示区,让大小朋友们不仅“涨知识”,也“开眼界”。

“快看!歼-10C战斗机!”在活动主会场,一架银灰色的1:1全尺寸歼-10C战斗机模型一亮相,立即引发观展市民的惊叹。从事IT行业的市民王先生难掩激动,“最近歼-10C很‘出圈’,尤其是看到了它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我感到非常自豪,今天近距离看模型才感受到这种震撼。”他边说边用双臂比划着机身曲线,“之前只能在手机上通过视频看,没想到今天在科技活动周的现场就能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

▲歼10C1:1模型

▲全球氢能源市域列车模型

eVTOL全倾转过度飞行模型

“除了歼-10C,现场我还看到了很多‘成都造’的科技产品,这些硬核科技以前总觉得离生活很远,今天才发现原来就在家门口。”他特意拍下多组照片,“周末要带孩子再来,让他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智造’。”

来自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焦家豪此次则带来了仿生四足机器人和射球机器人。“从机器人的结构设计、组装,到内部的代码编程,整个过程都由团队成员自主完成。”谈及仿生四足机器人的功能,焦家豪表示,目前该机器人已能实现直线竞速,速度可达每秒1.2米,具备出色的越障能力,无论是台阶、斜坡,还是模拟地震搜救场景中的低高度障碍,都能轻松应对,展现出良好的多地形适应性。

为什么带着机器人来参加蓉城科学之夜?焦家豪答道,“这是一个面向大众科普的平台,一方面可以展示我们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给小朋友们带来创新启发,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他们未来投身到创新事业中来。”

扎根蓉城科创热土

创新路上TA们与城市同奔赴

今天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科技“星”光璀璨。蓝色“星光毯”上,闪耀的“明星”是向“新”而行的科研工作者们。来自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10个创新团队亮相,分享勇攀科技高峰背后的成都创新故事。

现场,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系副主任、聚变科学研究所装置运行办公室主任沈军峰向观众生动讲解着准环对称仿星器:“仿星器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就像《流浪地球》里的行星发动机,实际上就是一种核聚变装置。”

市民体验科技的魅力

市民体验区机器狗和变形金刚

沈军峰详细介绍道:“目前,四川省有两大聚变科学研究装置,一个是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另一个就是我们新建的准环对称仿星器。”他特别强调,“这个概念很好,但加工制造技术非常困难。目前全球只有德国、美国和我们中国具备生产三维非平面模块化线圈的技术。”

谈及科研精神,沈军峰表示:“科学精神是以求真为本,质疑为刃,实证为尺,协作为根。科研就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需要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最终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科技活动周搭建起了一个极好的科学普及平台,市民群众都可以近距离了解探索科技前沿的‘国之重器’。”现场,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博士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组成员曾宗康也走上了蓝色“星光毯”。

谈及科学家精神,从零开始参与LHAASO项目的他,感慨颇深。在他看来,科学家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攻克难题,同时要能承受默默无闻。“科研工作辛苦,只有乐在其中,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现场,曾宗康讲起了一个在LHAASO建设中的故事——在LHAASO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的1号水池,LED驱动板时常“罢工”,莫名其妙地被烧得冒黑烟。为了查出问题所在,曾宗康和团队把自研设备都查了个底朝天,愣是没找到原因,“直到第5天傍晚,才发现商用低压电源的地线竟然是悬浮的,没有共地。重新接好线后,就再也没有出现驱动板被烧毁的问题了。”

“在我们熟悉的锂电池里,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部件——隔膜,它既要隔绝正负极防止短路,又要让锂离子自由通过。隔膜一旦发生破损,就会引发电池燃烧事故。”据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桐介绍,这张关键的隔膜长期被国外垄断,其团队从2008年开始,历经15年的产学研技术攻关,自主设计了全套隔膜加工新技术,成功实现隔膜国产化。

这项突破不仅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更提升了中国锂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吴桐表示,“目前,我国隔膜全球市场占比已超过83%,从最大的进口国变为最大的出口国,推动了我国锂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凭借此项技术,该项目的研发团队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工设计科学联合创新实验室在苏... 在全球工业设计竞争日趋激烈、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大背景下,中工设计科学联合创新实验室于5月2...
智能家居设备咋选?兼容性、稳定... 智能家居的联动设计极大地增强了家庭生活的便捷与舒适,将家里的各类智能装置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协调运作的...
陈刚会见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5月2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在南宁会见科大讯飞董...
中原洁净取得自动调节洁净室压差... 金融界2025年5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南中原洁净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自...
中铁二十局南方工程取得一种放线... 金融界2025年5月2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铁二十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海信在坦桑尼亚举办2025年新... 人民网约翰内斯堡5月23日电 (记者戴楷然)达累斯萨拉姆消息:近日,中国家电制造品牌海信在坦桑尼亚达...
传统与现代辉映 科技与文化交融...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今年文博会上,咖啡师都变机器人啦!不但能现磨咖啡豆,还能做手冲、拉花...
2025年零成本副业推荐,一部... 去年年底,我开始尝试副业,没想到短短3个月,单靠业余时间操作,月收入就从0突破到2万+!最关键的是,...
科学之光点亮蓉城之夜!2025...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刘佳慧 摄影报道 歼-10C、“华龙一号”、新一代人造太阳等国之重器“集结...
原创 汉...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每个民族的基因都承载着独特的生存密码。 汉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其基因...
奋达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奋达科技(00268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陕西省司法厅举办人工智能专题辅... 5月22日,省司法厅举办陕西司法行政大讲堂,邀请华为政法行业首席科学家、华为中国区领军人物巴建伟作《...
非凡,不止于多一选择,而是在定... 「 鸿蒙电脑根本不是为了颠覆传统PC的市场格局,而是要将电脑带向更阔远的未来。」 千呼万唤,鸿蒙...
给你一把打开未来的钥匙!202... 5月23日,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简称“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
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崛起与蓬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迅速崛起并持续发展,这些平台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了...
从“实验室”到全球化,这场选拔... 5月23日,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闵行区选拔赛)在闵行区吴泾镇开幕。全球顶尖创客齐聚于...
原创 苹... 据外媒最新报道,苹果正在加速推进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并计划在 2026 年底推出一款智能眼镜。 这...
人民网总网首页头条报道我市科创... 人民网网站截图 行进中国 | “科里科气”炼成记 人民网“行进中国”安徽调研采访团 (唐维红、张磊、...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叠片是超... “随着低空飞行器和人形机器人的出现,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然而,从能源补给的角度...
东瑞电气取得一种一二次融合绝缘... 金融界2025年5月2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瑞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一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