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耳背”,它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
一般来说,60-70岁的老年人,老年性聋的发病率约为40%-50%;70-80岁的老年人,发病率为50%-60%;80-90岁的老年人,发病率可达70%-80%。
老年性聋的严重程度怎么判断?
老年性聋的严重程度,根据听阈(人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范围,可以分为轻、中、重、极重四个等级。(声音参考:说悄悄话的声音约为30分贝,正常交谈的声音约65分贝)
在老年性聋的早期,常仅存在轻度听力损失,这时可能只表现为说话声音、看电视声音较大,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患者也往往意识不到。
但如果不加控制,听力损失继续恶化,还可能逐渐出现中度乃至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
除了听力下降,老年性聋还有哪些危害?
老年性聋的危害不仅仅是听不清楚话这么简单,还会降低避险能力,比如在马路上听不到机动车的声音而发生意外等。
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社会交往,听不清别人说的话,自己说话声音大,别人也不愿意听,这样一来与人的交流就会越来越少。
长此以往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影响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导致认知障碍,大家常说的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就是一种认知障碍。
科学研究表明,听阈(人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每上升10分贝,老年人出现认知能力障碍的概率便会增加20%。
轻度听力损失的老人,相比健康老人来说,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会增加1倍;存在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老年痴呆的发病率甚至可增加5倍。
由此可见,老年性聋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的退化,老年性聋都会逐渐出现,除了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我们还要采取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尽可能地减少或延缓老年性聋的到来。
如何预防老年性聋?
影响老年性聋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我们没有办法改变遗传因素,但是可以尽量避免环境因素的影响。
减少接触噪音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要尽量少的接触噪音,因为接触噪音后,尽管当时不觉得噪音对自己的听力有多少损害,但它迟早会体现出来,就像欠下的债迟早是要还的。
避免对听力有影响的药物应用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解除病痛的同时,往往也会带来某些副作用。
比如对听力有影响的药物有很多,像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铂类化疗药、抗疟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具体分不清楚具体有哪些药物会损害听力,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这样才能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血管微循环的因素也会对老年性聋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很多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听力下降,就跟糖尿病的末梢血管损害和末梢神经损害是有直接关系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锻炼、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抽烟,使血管保持正常的血压、血脂和血糖,避免血管微循环因素的影响。
上一篇:爱康国宾揭开癌症早发现的疮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