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世界运动会历史上的首粒火种,在德阳三星堆以光伏发电形式点燃。
“光伏—电—火”,创新的点火形式,折射出德阳“追新”的基调。当前,德阳正大力提升高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和技术策源中心。
科技研发追新、成果转化追新、研发投入追新……对德阳而言,“追新”是立足自身优势,实现传统产业的“二次创业”。
核心技术攻坚
296个国省级创新平台齐发力
一朵直径6.2米、重90吨的“钢铁莲花”,近日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绿色智能焊接数字化车间惊艳绽放。这是该企业自主研制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将应用于西藏扎拉水电站。 作为“世界在建综合难度最大的冲击式水电项目”,扎拉水电站的水轮研制堪称世界难题,建成后将代表当前冲击式水电机组最前沿技术水平。而不远处,东方汽轮机、东方风电等企业近年来也诞生出国产燃机“争气机”G50、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等“国之重器”。
核心技术攻关是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放眼德阳,已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552项,72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省前三。
不止于此。近年来,围绕高端装备科技城建设,德阳大力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行动,一方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发挥“国字头”科技领军企业创新引领优势,一方面开展先进成型、加工、涂层制备等先进基础制造工艺(装备)攻关,抢占清洁能源装备、先进冶金装备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制高点。德阳市科技局局长谢武林介绍,德阳聚焦清洁能源装备、先进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培育创新主体,积极争取全省重大科技专项。加速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助力企业核心技术攻关,目前拥有国省级创新平台296个。
创新策源功能强化的成果,在近日的一组捷报里直观体现:7月,“德阳造”筒形阀纯机械液压过速保护系统,在巴拉水电站投运;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广东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4号变速机组发电电动机转子端部护环,在德阳通过出厂验收;“德阳造”全球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下线……
此外,德阳正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技术。“我们聚焦氢能、智能农机、先进核能、新型储能等领域,正重点突破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的PEM膜电极、丘区山区农机多功能动力平台、第四代核电汽轮机、全钒液流电池、重载机器人、快速充电等关键核心技术。”谢武林表示。
深化产学研合作
为科技成果转化架桥铺路
7月9日,在德阳城区最南角,由东方汽轮机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商业化G50重型燃气轮机——济南热电华山1号项目高温部套完工下线。这标志着东方汽轮机在国内率先实现重型燃机设计制造一体化,也见证了德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时间回溯到2009年,当东方汽轮机开始研发G50燃机时,摆在面前的不仅是技术攻关的难题,更有成果转化的挑战。“重型燃气轮机涉及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燃烧学等学科,研发难度极大,我们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必须自己摸索。”东方汽轮机高温部件分厂副厂长张琼元回忆道。
为此,东方汽轮机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终端用户,包括产业链上中下游近300家单位开展联合攻关。通过与四川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团队“双向奔赴”,研发团队先后完成运行优化、性能试验、故障分析、技术监督等课题。经过十多年持续攻关,实现全部高温部件100%自主制造,将实验室的尖端技术一步步推向产业化。
目前,在德阳经开区,拔地而起的德阳大学科技园正为更多科技成果架起转化“高速路”。依托这一创新聚落,德阳市正积极争取全国高校能源装备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重大平台落地。谢武林介绍,今年以来,德阳大学科技园招院引所已达成合作意向140余项,签约项目20个,落地运营项目10个。
依托这些成果转化“加速器”,德阳积极牵线搭桥,以成果供需对接、中试转化为牵引,与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物院等70余家知名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盟。今年以来,通过实施“聚源兴川”行动,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德阳已转化重大科技成果9项,新增产值超40亿元。(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游飞 陈丽霏 德阳观察 周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