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好”的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
创始人
2025-08-21 06:41:44
0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图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机器人产品。新华社发

图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机器人产品。本报记者 李春剑摄/光明图片

图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机器人产品。本报记者 李春剑摄/光明图片

图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机器人产品。新华社发

  上步、闪避、刺拳……格斗场地内,戴护具的机器人拳击手使出一套精彩的格斗连招,让观众大呼过瘾!

  “嗡……”循着震动声抬头看,一只银色仿生“蜜蜂”在人们的头顶上下翻飞,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动作“丝滑”,身手灵巧。

  在近日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科幻走进了现实—200多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携1500余件展品齐亮相,未来科技触手可及。

  大会虽已结束,但人们的思索仍在继续——

1、为什么机器人越来越聪明

  在科大讯飞子公司聆动通用的展台前,一台“具身智能采训推一体机”很受关注。

  “具身智能采训推一体机主要用于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和模型推理。它可以作为机器人的‘老师’,带领它们完成多样化的能力训练。”聆动通用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在一个工业场景中,我们将工人分拣或搬运物料的动作、轨迹、视觉等数据多次采集下来,输入大模型中,对机器人进行训练,让它学习这一技能。此外,这一模型还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可以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也就是能在不同场景下自行判断并处理不同情况。”

  为什么现在的机器人越来越聪明?大会期间,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口中的一个高频词汇就是答案——具身智能。

  人们一般认为,传统的人工智能(AI)是虚拟存在的,例如电子产品中的智能助手。它们能够与人类对话,对问题给予一定的建议,但无法在现实世界与人类产生互动。而具身智能是智能体的具象化,也就是智能体有了一个物理载体作为真实的“身体”,能够走到人类身边。因此,具身智能不但有了AI“大脑”,供其思考,让自己主动学习并进化,还可以利用“身体”感知世界、行动自如。毫无疑问,既能“动脑”,也能“动手”的具身智能,能够成为人类在现实世界解决问题的帮手。

  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具身智能在机器人领域前景广阔。要让机器人技术向更高阶的智能化跃进,在更多现实场景中落地应用,仍然需要在机器人“更智慧的大脑”与“更发达的小脑”上下功夫。

  机器人的“大脑”由多种处理器、存储器、算法组成,具有感知与决策能力,能够让机器人感知并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理解不同语言,甚至能够主动学习新技能。机器人的“小脑”则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与平衡能力。它由多种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组成。当“大脑”下达指令后,“小脑”接受并转化为机器人的具体动作。这也对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介绍,近年来,机器人技术领域进步较大。核心零部件技术迭代非常快,成本大幅下降。而且上下游产业链配合得到了较大提升,工艺迭代更加稳定成熟。特别是在运动控制领域进步显著。

  展会现场,不少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人气”高涨。“2025年上半年,我们感觉机器人行业非常火爆,不少整机厂商包括零部件厂商能达到近50%~100%的增长。”有参展企业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据统计,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形成丰富的自有产品谱系。机器人大模型、智能协同控制、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机器人标准工作体系初步构建,中试、检测、认证等服务体系加速布局。

  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数字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近年来,AI水平飞速发展,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其发展水平仍然“不足”。

  “目前,机器人还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仍然是具身智能的AI水平不够。”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接受采访时说,“但这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AI领域的技术跃迁十分常见,随时可能会有突破性进展。当前解决不了的难题,在未来某个时刻或许就突然迎刃而解了。只要AI技术保持进步,机器人行业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本届大会还发布了《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通过系统梳理研判技术演进路径、行业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格局,从具身感认知、具身决策、具身智能控制、具身智能机器人设计等十个维度全面勾勒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未来图景。

2、聪明机器人用在了哪儿

  足够“聪明”的机器人应该用在哪儿?

  “我国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突破,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服务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我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有望在家政服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发挥重要作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介绍。

  据了解,此次大会现场搭建了500余个应用场景。上千台最“新鲜”的机器人同台竞技,大显身手。

  如何实时跟踪肿瘤并且确保治疗的精准度是当前放疗领域的一项世界级难题。放疗过程中,病人的一次呼吸或心跳都有可能使照射产生位移。

  “这是我们首次参展的机器人——活动靶区位姿实时精准调控肿瘤放射治疗机器人SuperX。”雷泰医疗研发负责人张圣杰指着面前的一台“大家伙”介绍起来,“对于放疗床来说,自由度越高,对病人的照射就越全面、准确。SuperX的放疗床拥有7个自由度,这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它可以实时监测肿瘤因呼吸、心跳产生的位移,自动调整放疗设备以确保对肿瘤部位的自适应精准治疗,最大限度减少健康组织损伤,提高放射治疗的效率和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

  张圣杰告诉记者,SuperX已在全国多家知名肿瘤医院投入临床试验,预计明年年底可以投入更广泛使用。

  “小丽,帮我找一下菜谱。”“小丽,陪我聊会儿天。”“小丽,根据我的身体情况制定一个健康计划。”……在森丽康推出的养老机器人“小丽”面前,观众争相与它进行互动。

  “小丽可以将老人的信息同步到当地的急救中心平台。一旦在安全巡逻时发现老人昏厥或跌倒,小丽会立刻主动联系老人的子女与家人,并报警或拨打急救电话。”森丽康机器人产品负责人李阳说,如今,小丽已经在全国多家养老机构投入使用,此次大会期间,不少观众也直接在展台前订购“小丽”,把它带回了家。

  “北京市已支持形成了12类200项机器人创新产品,支持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1个领域134个场景完成首试首用和迭代升级,北京机器人产业稳居国内第一梯队。”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介绍了“双百工程”的成果。2023年,北京提出机器人“双百工程”的建设目标,计划到2025年,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目前,这一目标已圆满完成。

  据了解,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领头羊,北京亦庄还发布了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在今明两年逐步释放万台、近50亿元具身机器人应用需求,其中超千台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园林水域、产业园区、商业服务、医疗康养、电力巡检、市政管理、社区物业等社会经济重点领域,旨在打通让机器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3、商业化机器人加速落地

  本届机器人大会上,商业化的机器人越来越多。

  在全球首个机器人综合生态平台——“机器人大世界2.0”前,不少观众围在机器人面前,等待与它们的亲密互动。据了解,该平台今年创新推出两大消费业态: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北京经济开发区与多家知名企业展开产业基础联动,旨在构建起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新地标。

  一走进“机器人焰究所”餐厅,由机器人提供的全流程智能化服务就开始了:全息光影迎宾、仿生人形机器人酒保服务……翻开菜单,奶茶、烤串、煎饼等菜品小吃均由机器人大厨现场制作完成。用餐时,机器人乐队、历史名人机器人脱口秀等表演在舞台上同步上演,不少人拿出手机,在餐厅内打卡留念。据介绍,该餐厅旨在打造集“舌尖体验、文化感知、科技互动”于一体的沉浸式消费新场景。

  而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则将传统汽车4S店模式引入机器人产业,旨在打通产业落地“最后一公里”。店内陈列着医疗类、工业类、陪伴类、仿生类等7大类100余项产品。为企业端用户提供定制化开发、金融及机器人租赁服务,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市场的转化通道。

  北京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机器人酒店将作为一个科技旅游与商务的新地标,在“机器人大世界2.0”内落地,力求持续引领机器人产业创新应用与融合发展。

  据了解,本届大会期间,共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1.9万台,销售额超2亿元。

  “近年来,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持续巩固,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也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多地成立机器人创新中心,集聚区域产业优势开展联合攻关,整机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构建协同联动的良好生态。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性、灵巧性等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产业规模将实现爆发式增长。”徐晓兰介绍,机器人大会从应用场景、投融资对接、产教融合、新品发布、项目路演等出发,深挖场景需求,对接上下游链条,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为前沿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按下加速键,有力地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同时,东盟智慧产业联盟、尼泊尔机器人协会、喀麦隆机器人协会等国际机构还在此次大会发布了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新加坡企发局发布了29项采购和合作需求,让更多“中国造”机器人在世界版图抢占先机。

  有相关产业报告预估,到2045年,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将超过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可达到约10万亿元级别,商业前景广阔。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仍处在商业化的早期阶段,要想把机器人“用得好”仍需要一定时间。预计5~10年后,能够完成一定基础家务的通用机器人才能真正落地。

  不妨再多给机器人一些发展空间,让机器人产业结出更多创新果实,造福你我生活。

  (本报记者 李春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为员工辞职回乡“种地”,采用... 本硕博就读于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专业 毕业后先后在央企通信设计院 和华为公司工作,待遇优渥 如今却奔跑...
OpenAI计划上市!微软合作... OpenAI明确表达上市意愿,并首次披露在搜索市场的份额进展。 8月20日,OpenAI首席财务官萨...
浙江锂威取得电芯极耳折弯装置专...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电芯极...
尘霸工贸取得多功能斜切锯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青岛尘霸工贸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多功能斜切...
原创 韦... 四十年前旅行者二号曾与之失之交臂。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最新发现天王星最小卫星,这...
运用互联网集思广益 本报记者 金 歆 图①: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通过“线上+线下”征集意见建议,将加装电梯等事项纳入民生...
苏州坐标系光电取得接插式电缆连...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坐标系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精益立方取得一种皮带张紧机构专...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大连精益立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滴滴在巴西花10亿让商家二选一...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今年6月开始,巴西圣保罗的餐饮商户们突然迎来了一...
空调市场“老二”之争:小米让格... 图片来源:Pixabay 因为空调销量排次问题,小米(01810.HK)和格力电器(000651.S...
谷歌深夜上新,黄仁勋都中意的P... AI时代,消费电子产品被赋予了新的定义,除了硬件上的比拼,AI与硬件的融合成为新的看点。某种程度上来...
创新引领江苏航空动力电池产业迈...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浪潮中,航空领域的电动化进程正成为新的焦点。日前,江苏...
“下一代互联网,要让上网的人感... 与会代表早早来到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会场。本报记者 蒋文超 吴俊 摄 大会举行多项重大合作项...
人民日报和音:创新“机”遇,共...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近期,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相继...
路灯换“心脏”啦,保障安全出行 下雨天走在路边, 你有没有这样的担心: 路灯会因为下雨而“罢工”吗? 近日, 萧山区的路灯升级了“黑...
浙江发布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人... 01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等12部门印发《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浙江初步建成“人工智能+科学”...
各界如何长效赋能机器人产业?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8月20日电(鲍梦妮)如何破解机器人视觉感知等硬核技术?如何推动机器人从...
泉竹科技取得柔性化数控工具磨床...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泉竹(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柔...
“用得好”的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图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机器人产品。新华社发 图为...
广东捷创智能装备取得一种棱镜外...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捷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