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近期,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相继在北京举行。两场机器人盛会不仅炫出了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也映照着“中国智造”向上攀登的坚实步履。
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擂台上格斗竞技,到“天工2.0”化身主持人登台稳定完成任务,再到披着3D打印铠甲的“光子”机器人跳群舞……智慧的“大脑”、灵巧的“肢体”,彰显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这背后是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加速融合。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创新势能不断跃升。今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如今,中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19万项,占全球总量约2/3;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达5.2万,是全球第二大人工智能人才聚集地;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验室、产业园区在中国多地布局。英伟达全宇宙和模拟技术副总裁瑞夫·勒巴迪恩认为,中国在机器人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备推动产业发展的所有关键要素,“中国能够打造既经济稳健又实用高效的机器人,这种能力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当前,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加速融入千行百业。人工智能、生物仿生、新材料等前沿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呈现智能升级与规模应用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医疗、配送、养老等服务机器人开辟民生服务新空间,深空深海探测、应急救援等特种机器人拓展人类活动边界,机器人在多场景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聚焦这一前沿技术并顺应趋势持续发力,有助于拉动新消费、催生新产业、扩大新就业,并改善民生福祉。国际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的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预计将撬动超过5万亿美元市场,展现出这一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并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依托庞大的应用市场、逐渐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日益增强的创新能力,中国在全球机器人的产业变革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不仅将加快自身高质量发展步伐,更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技术的重大突破与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生态。今年以来,中国相继举办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活动,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为全球搭建了前沿科技交流与未来产业对话的重要平台,推动开放合作成为智能时代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来自16个国家、280支参赛队伍带来了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展现了机器人产业的全球性与开放性。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中国区代表保罗·洛佩斯观察到,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机器人技术与产品,汇聚了全球最前沿的实践案例,各国企业和科研人员相互交流学习,证明合作共赢远比零和博弈更具生命力。
未来已至,“机”遇无限。以创新为内核、以开放为纽带,中国在深耕机器人产业的同时,将同世界各国共筑产业生态、共享智能红利,让科技创新成果赋能全球发展和世界现代化。
原标题:《人民日报和音:创新“机”遇,共享智能红利》
栏目主编:施薇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人民日报
上一篇:路灯换“心脏”啦,保障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