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大撤退之后:张平安的“黑土地”豪赌
创始人
2025-09-10 16:02:52
0

来源:老枪新声汇

“黑土地”早已深耕,能否长出丰盛高产作物,取决于华为云能否在激烈竞争中跑赢对手。其赌上的,不仅是华为云的未来,更是整个华为在AI时代的地位。

作者|杨 铭

编辑|刘珊珊

2025年,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迎来了他的关键考核年。

8月下旬,一场涉及上千人、数十个部门的大规模组织调整正在华为云内部疾风骤雨般推进,多个核心部门被合并重组,社交平台上甚至出现其他业务线HR“捞人”的紧急帖。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2024年仍处于亏损状态的华为云,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战略收缩。

与此同时,华为云将更多筹码押向“算力黑土地”这一目标。“华为云将坚定不移地打造算力黑土地,通过昇腾AI云服务和Tokens服务,满足客户的‘最终计算结果’,加速行业智能跃迁。”在近日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张平安就如此表态。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

算力,即计算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动力。如同张平安所说,算力是智能世界的基础设施,大模型催生了对大算力的需求,未来十年,算力需求可能会有数万倍的增长。

不过,随着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大规模建成投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算力价格持续下行,中国算力市场也进入“算力红海”阶段,呈现出“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结构性特征。华为老兵,能赢得属于他的豪赌吗?

01

战略大撤退背后,“广撒网”到“All-in”

“组织调整后整个小部门被裁撤,想换个部门跳出华为云,有接收的部门吗?”

“上周部门没了,这周领导没了,输出去海思了,接下来30X怎么办?”

9月已过去几天,华为云的这场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余波犹在。尽管按照华为传统做法,业务变化,一般是优先内部调岗,不太会直接裁员。

根据此前多方消息,华为云业务调整始于今年初,6月以来已有20余款产品下架。此次调整涉及云BU下层数十个部门的撤销与合并,重点围绕产品部、公有云服务部及研发部等核心团队,或波及上千人。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有消息称盘古大模型相关部门被撤销。这是今年7月初盘古大模型因“套壳”风波和前员工质疑研发管理混乱后,再次引发舆论哗然——要知道,盘古可是华为AI战略招牌,今年4月张平安还高调宣布要“以盘古大模型为引擎,重塑千行万业。”

关于盘古大模型裁撤的传闻属于明显误读。华为云此后就“盘古裁撤”等传闻进行了回应。也有接近华为云的人士透露,尤鹏负责的EI部门的确消失,但盘古大模型并不属于华为云管辖,归属诺亚方舟。

无论如何,这都是华为云历史最大规模的组织变革之一。调整后的华为云将聚焦“3+2+1”业务布局:“3”涵盖通算、智算、存储;“2”包括AI PaaS、数据库;“1”主要指安全。

在外界看来,需要战略聚焦、实现盈利,是华为云组织变革原因。

在云业务上,多年来华为一直在纠结中前行。早在2010年11月,华为就启动“云帆计划”,但在公有云上并未发力。直到2017年,云计算市场已跑出AWS、Azure等巨头,BAT基本上瓜分互联网行业大部分上云需求,华为云才将云BU正式升级为一级部门,仅次于华为三大业务BG。

当年华为云收入估计5亿美元,在IaaS市场份额不到1%。为稳定军心,任正非亲自出面,在内部说华为云是“华为的根”。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定下目标:“未来三年,我们要成为中国第三,世界第五。”

在任正非支持下,华为云持续进行组织结构、具体业务划归、人力配置,最终走向快速独立发展后,上述目标已经实现——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为云在中国大陆云服务市场中排名第二,占据18%的份额。Gartner 数据则显示,在2024年全球 IaaS 市场,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巴巴和华为分列前五。

尽管如此,华为云主要对手们却走得更远。2024年,华为云实际收入385.23亿元,同比增长8.5%,且处于亏损状态。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增速都远远落后于阿里云,有失速危险。

有云计算业内人士对“极点商业”认为,华为云的一个问题是“广撒网”,除了擅长的政企业务,企业邮箱、域名注册、基础监控等没有多少想象力的边缘业务都有大力布局。结果是,客户依然高度集中在政企领域,在阿里云主要布局的互联网等行业占比不高。

但政企行业水之深,远超外界想象。一位华为云客户就透露,自己所在企业每年云服务费支出大概150万,2021年华为云代理商说有补贴政策,用华为云能减免80%的费用,公司把部分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迁到华为云上面。但在去年补贴政策取消后,果断又切去了其他云服务商。

在白刃战的传统云计算行业,对手步步紧逼下,为守住政企和互联网增量市场的阵地,以利润暴跌为代价是常态。当年腾讯云、电信云等1分钱中标事件,以及阿里云多次“史上最大降价”,都是典型案例。

“华为云既想效仿BAT,打造覆盖全场景的综合性平台,又试图和运营商掰手腕,承接住更多大型政企订单。”有分析人士指出,双向布局双线作战,又缺乏生态协同,自然是压力倍增。

AI重塑行业大背景下,市场主流需求从“上云”转向“上AI”,所有云服务商都知道AI成为新的叙事。信通院《云计算蓝皮书》就直接挑明:智算服务和智能体,是IaaS和SaaS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这已有成功案例。阿里云就在财报中表示,超预期增长,正是来自AI相关产品收入已经8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并带动其他公共云服务需求增长。

为了扭转亏损,实现盈利核心目标,华为云也不得不从“广撒网”探索模式,转向“All-in”式的聚焦突破——调整组织架构、聚焦核心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正是降本增效、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举措。企业邮箱、域名注册、企业门户EWP等等数十项小产品、边缘业务,都在一系列收缩和调整之列。

02

豪赌算力,张平安的职业最大挑战

尽管组织架构、高管人事变动频繁,并不意味着华为云在华为内部地位的下降。

在华为2024年年报中,就有对华为云业务的定调,要面向AI全栈升级,做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黑土地”,构筑AI原生云基础设施,并提供AI原生的数据库、知识湖、软件开发工具等云服务。

“就像东北的土地,如果不开垦、不播种,黑土地就是黑土地。”“黑土地”这一概念,源自2017年底任正非的内部邮件,强调华为要打造一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数字土壤”,让合作伙伴应用和内容能在上面生长。

按照华为内部定位,华为云是华为公司的黑土地,且是唯一的黑土地。言下之意,华为云寄托了华为未来生存与壮大的希望。

掌舵华为云的张平安,正是该理念的坚定践行者。比如今年4月、8月,其就两次在公开演讲中提及“黑土地”。

官方资料显示,张平安原为华为消费云业务主要负责人,1972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

1996年,张平安从浙大硕士毕业加入华为,一头扎进光网络研发,5年后被派去巴西拓荒,带着团队把当地收入从1亿干到7亿。2001年,他主导开发的STM-64光传输系统,直接拿下广东省科技一等奖。

此后,张平安历任华为产品线总裁、高级副总裁、战略与Marketing副总裁、地区部副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副总裁等。2021年5月,接替余承东成为华为云BU CEO,两年后杀进董事会当上常务董事。

从华为官网来看,在其董事会排名中,从业务层面看,掌舵云业务的张平安排在第六位,领先余承东——要知道张平安在Marketing时,是余承东的下属。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华为云的重要地位。

这也意味着,华为云战略调整成效如何,能否扭亏为盈,对张平安而言意义重大,甚至可能直接关系到张平安在华为的未来地位。华为轮值董事长制度下,云业务作为公司重点战略方向,其掌门人业绩表现,或将成为未来能否晋升轮值董事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实际上,有了“黑土地”,也明确了聚焦方向,也仅仅是华为云“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从各大调研报告,以及各大云服务厂商动作来看,几乎都指向同一结论:“云计算+AI”,是行业未来的核心发展路线。

但如何积极拥抱AI,路径上各不相同。比如,谷歌云、阿里云等聚焦全栈式AI云服务战略,加码生态和场景;IBM、甲骨文主攻优势业务AI转型;天翼云、移动云等电信运营商倾向从AI算力支撑切入,积极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相比之下,华为云则是押注算力和模型,主要通过软硬结合“两条腿”走路:硬件以昇腾为核心,软件以盘古大模型为核心。

一方面,在核心底层算力上,昇腾将致力于构建全国大模型算力底座,其开源的CANN框架可适配昇腾、含武器及摩尔线程等多种芯片,形成更广泛的辐射效应。另一方面,作为承接算力的云基础设施,继续聚焦行业与企业级应用,通过盘古大模型满足客户需求。

有业内人士认为,纵观云服务厂商,在底层算力、云基础设施、通用大模型上都有重点布局的企业,在国内乃至全球也寥寥无几——国内AI大模型、云服务市场虽百花齐放,但除了华为,算力一直由英伟达芯片主导,BAT们自己并不制造芯片。在国产芯片上训练出千亿级大模型,昇腾当属国内第一家。

国产算力不被卡脖子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更何况,从华为官方宣传来看,通过系统级创新弥补单点芯片的不足,昇腾已经逆袭英伟达,是从“能用”向“好用”的跨越。根据张平安最新公布,AI基础设施架构有着突破性新进展——基于昇腾芯片、新型高速总线架构打造的CloudMatrix 384超节点集群,算力规模、性能均超越了英伟达NVL72。

华为云还表示,在全球,华为云开服节点覆盖了全球33个地理区域,96个可用区。在中国也完成了贵安、乌兰察布、芜湖三大云核心枢纽布局,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最新技术、最高规格的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通过这些布局华为云实现了国内30ms,海外50ms时延圈,构建全球存算一张网。

因此,打造更坚实的算力底座,是华为云的最大优势。行业分析人士称,华为云最新组织调整,正是为了让昇腾AI算力与华为集团核心计算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03

算力供过于求,华为云何时才能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大模型已进入后训练时代,CPU服务器数量不是行业比拼重点,而是全面转向支持大模型训练与Agent开发的GPU智算集群,云服务核心逻辑也从“出租算力”转向“交付智能”。

为此,在基础模型服务上,华为云推出的Tokens服务,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算力计费与服务模式。基于MaaS(模型即服务)理念,客户只需为实际使用的计算量(Tokens)付费,无需提前投入大量基础设施。这一模式降低了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使用AI的门槛。

从张平安最新公布的市场数据来看,初步验证这一策略的成功性:华为云算力规模同比增长接近250%,使用昇腾AI云服务的客户从去年321家增长至今年1714家,覆盖央国企、智能驾驶、大模型、互联网、消费电子、具身智能等多个行业。随着Tokens服务全面接入384超节点,华为云整体业务持续增长有望,甚至反超竞争对手。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用昇腾和盘古大模型押注算力与AI,正是典型的“华为式”打法:前期蓄力、集中攻坚、强势亮相,最终实现反超。

这一策略,在智能汽车、鸿蒙操作系统、和华为手机上得到验证,也符合《华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强调的资源配置“压强原则”——在关键战略点高强度配置资源,力求突破。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依然存在:目前亏损的国内云厂商队伍里,只有阿里云实现了盈利。华为云何时才能盈利?

云计算本质上仍是算力的池化与再分配。随着服务趋同,中国算力市场供过于求。相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FP16),行业仍处于快速扩张状态。

价格成为主要竞争锚点,为了招徕客户推出各种优惠政策,甚至不惜利润可以忽略不计。比如阿里云,去年以来多次下调通义千问系列模型价格,Qwen-Long的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降幅97%。简单来说,1块钱就能买200万tokens。

残酷市场竞争外,华为云还面临技术信任危机。今7月,有技术博主质疑盘古大模型的核心参数与阿里通义千问高度相似,并指出存在“套壳开源模型、数据洗水印”等行为。尽管华为云予以否认,但第三方测评显示两者在代码逻辑和输出风格上重合度超40%。

这一争议,对华为云造成的严重影响不可忽视。有观察人士认为,技术原创性是客户选择云服务的核心考量,盘古作为其“AI+云”战略的核心,一旦陷入信任危机,便可能波及整个业务体系的采购。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在于,云计算归根结底是高投入、长周期、收获未知的业务。华为到底可以给云计算持续投入多少钱?

华为主营业务包括ICT基础设施、终端、云计算、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五大板块。目前,余承东掌舵的终端业务(手机、电脑、手表)、鸿蒙生态以及智能汽车是内部优先项,智能汽车业务更在2024年实现4.7倍收入增长并首年盈利。

而从研发来看,华为研发费用常年占营收15%以上,芯片、智能汽车、5G-A、鸿蒙等根技术领域,肯定是投入重点。但问题是,根据华为最新公布的业绩报告,2025年上半年,华为营业收入达4270亿元,同比增长稳健,但净利润为371.95亿元,同比大降32%。

华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和历史相比,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甚至高于2019年。但客观来看,盈利压力增大,意味着集团对华为云有早日盈利的迫切需求。

无论如何,面对挑战,华为云选择战略收缩与聚焦,将AI热潮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收入——对张平安来说,这都是必须跨过的考验,既要推动华为云实现盈利,又要验证“黑土地”战略能否支撑华为未来的增长。

2023年,孟晚舟宣布启动“全面智能化”战略,强调AI算力需求将在未来十年持续爆发,华为必须“培育黑土地”,打造核心竞争力。

这是属于华为云的道路。“我们不可能简单采取阿里、亚马逊……一样的道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他们有用不完的美国股市的钱。”2021年1月辞旧迎新之际,任正非如此表露自己的心声,并且指出,华为云要聚焦战略重点,继续做减法,收缩企业业务做战线,认真弄清楚做作战模型,“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面面俱到”。

如今截至2024年,华为云已服务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伙伴超4.5万,开发者超780万,这些数据,为“黑土地”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

如今,“黑土地”已经深耕,但能否长出丰盛的高产作物,取决于华为云能否在激烈竞争中跑赢对手。全球AI竞赛鸣枪起跑,华为云的选择比任何对手都来得更迅猛和残酷。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而赌注,不仅是华为云的未来,更是整个华为在AI时代的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园区弱电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升体... 智慧园区弱电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旨在打破传统弱电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构建一个统一平台、数据融合、...
首份AIDC标准文件即将发布 ...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随着业界首份标准文件即将发布,AIDC(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或将迈入规范化发展阶...
聚焦2025智博会|从智博会成... (记者 陈洲)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5智博会”)于9月5日至8日在重庆举行。本...
华为中国行2025·自主创新展... 来源:重庆卫视 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期间,华为中国行2025·重庆AI+制造行业大会等一系列...
WAVE SUMMIT 202... 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百度飞桨与文心大模型联合承办的WAVE SUMMIT深度学习...
卓兆点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点...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卓兆点胶(873726)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点胶...
长盈精密发力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 人形机器人已从概念憧憬大步迈向商业化实战。 记者从长盈精密(300115)获悉,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已经...
斑马技术:软硬件协同与场景深耕... 在全球产业数字化浪潮下,企业对流程优化、效率提升与智能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解决...
英国政府研究显示:AI技术或在... 虽然科技公司将AI作为面向所有人的生产力工具进行推广,但英国政府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意外发现:神经多样性...
大连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园开...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9月9日,大连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园开园运营,该产业园作为东北...
手机通讯录删除了怎么恢复?试试... 当你火急火燎地想联系朋友或同事,点开手机通讯录的瞬间,却发现对方的号码凭空消失——这种时候,你是不是...
鸿合科技入选工信部《2025年... 鸿合科技入选工信部《2025年5G工厂名录》,成为智能交互显示制造行业5G全连接工厂标杆。该名录涵盖...
从“秀场”到“工厂”,机器人工...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今年年初,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跳起“秧歌”;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2025世界...
三星Galaxy S26 Ul... IT之家 9 月 10 日消息,博主 @i冰宇宙 今天在微博透露了三星 Galaxy S26 Ult...
梅泽Meze新头戴耳机105 ... 前言 Meze 105 SILVA头戴耳机是梅泽Meze Audio最新推出的开放式动圈耳机,与10...
全国劳动模范林实践:扎根通信事... 在中国电信泉州分公司智能云网调度运营中心互联网技术工程师林实践的办公室里,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五一劳...
数研院助力二七区全国科普月,共... 9月9日,郑州市二七区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在迪空间·新能源汽车科普馆盛大举行。中科大数据研究院...
美版iPhone 17印度造,... 文 | 崔鹏CP 北京时间9月10日早晨,苹果正式发布新款iPhone 17系列手机,它成为5年来...
破纪录!美国猪肾移植男子存活超... 据媒体报道,于今年1月接受基因编辑猪肾移植后出院的美国男子Tim Andrews已经存活超6个月。 ...
真我徐起谈苹果新机:iPhon... 【CNMO科技消息】9月10日,苹果发布iPhone 17系列新款手机后,真我realme副总裁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