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共同体如何塑造未来叙事?
|时间|
2025年9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电教报告厅
扫码报名 名额有限 先到先得
在讨论科技如何塑造未来时,我们关注的并不仅是实验室内部的科学进展或具体的技术创新,更是围绕未来所展开的叙事建构。科学共同体不仅是知识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未来话语的建构者:他们通过实验实践、科研报告、学术出版及与公众的沟通,将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社会可感知的“想象”,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塑造社会对“可实现性”的期待。本次沙龙拟以此为切入点,探讨科学共同体如何在跨学科的网络中,与政策制定、资本运作、艺术创作与媒体传播等领域互动,从而共同编织出关于“科技未来”的叙事框架。这一过程不仅关涉具体技术的未来前景,更深刻影响着社会如何理解并参与到未来的构想与实践之中。
沙龙嘉宾
胡翌霖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现为自由学者、艺术空间“天与ARTECH”联合创始人,CNDAO发起人。他的研究聚焦于技术哲学、媒介理论与科学史之间的交叉地带,近年来,他亦积极介入Web3与去中心化组织的文化建构实践,探索技术自治与数字主权的新可能。著有《什么是技术》《媒介史强纲领》《技术哲学导论》等。
包堉含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讲师,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人类实践项目负责人,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青年工作组副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合成生物技术分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新兴技术治理、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入选2020年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多次参与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以及联合国裁军与不扩散研讨会、慕尼黑安全会议等生物安全相关国际政策讨论,曾获2024年联合国裁军事务厅青年生物安全奖学金(UNODA Youth for Biosecurity Fellowship)。
高任骋
极因造物联合创始人兼CEO,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具科研素养与产业远见。他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深耕多年,具备从0到1的创业经验和跨学科团队整合能力。高任骋带领团队以“AI × 合成生物”的模式,打造“湿计算™”平台,推动核心技术向能源、材料、健康和农业等高潜力产业落地。他善于结合技术趋势与资本逻辑,积极探索生物技术资产化和跨界发展路径,并致力于构建生命经济新生态,为合作伙伴打开万亿级绿色产业的未来市场。
沙龙主持
沈聪
策展人
关于展览
查看展览详情
能源与文明——科学艺术·聚变未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一层展厅
展览时间:2025年9月14日-10月12日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