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晓晟)日前,我国量子科技又有利好传出。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国内首个支持1000专用量子比特的相干光量子计算云服务的发布,标志我国专用量子计算正式迈向千比特规模化实用新阶段。无独有偶,中电信量子集团对采购一台280+比特“最强优越性”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硬件部件进行公示。分析认为从此次采购从规格看,应该是新一代超导量子计算机同款产品。这也是中国电信深耕量子科技,构筑数字世界安全“长城”的最新动作。
(图片来源:摄图网)
政策引领,布局量子赛道
近年来,中国量子信息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量子信息行业发展与创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等产业政策为量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在国家对信息安全高度重视,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积极响应。自2019年起,中国电信便系统化地布局量子科技和产业,并与安徽省及量子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了高水平合作。2020年,中国电信更是成立了国内首家央企控股的合资量子科技公司——中电信量子科技。到了2023年,中国电信进一步注资30亿元成立中电信量子集团,旨在成为推动我国量子领域发展的引领者。
中国电信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报告,在218页的报告中有整整20页的内容聚焦于量子科技,共计被提及80余次。近日,中国电信又发布了“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2030行动方案”,明确了到“十五五”末的目标,即形成新的生产力,为量子事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技术突破,打造量子安全体系
针对量子领域技术的。中国电信不断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完善量子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量子安全体系。
《中国电信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2030行动方案》锚定一个目标,涵盖五大工程及十项任务。其中五大工程即量子科技创新“策源”工程、量子基础设施“筑基”工程、量子产业发展“领航”工程、量子精英人才“汇智”工程、量子开放合作“聚力”工程;十项任务包括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天地一体量子通信网络建设、打造全场景量子安全能力赋能产业发展、加快推动量子计算商用化进程等。
近年来,中国电信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方向持续发力,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与此同时,以中电信量子集团为代表的科技力量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实现了从量子芯片、纠缠源到成套系统的自主可控。在量子通信、精密测量等多个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电信加快推进量子通信产业化和量子计算实用化,取得了一批创新实践成果。在科技创新方面,研发国内首个融合QKD的分布式密码系统、“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等一批原创成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构建了涵盖量子密钥分发网(QKD)、量子密钥资源池和量子密钥管理平台的“一网一池一平台”,积极推进15个重点城市量子城域网建设。
中国电信还积极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共同攻克量子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中国电信能够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加速自身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同时,中国电信还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量子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产业拓展,推动量子商业化落地
中国电信大力推进量子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形成覆盖政务、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的量子安全解决方案,目前已覆盖重要行业客户超过2000家,量子安全通信用户突破500万。
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电信推出全球首个运营商级量子安全即时通讯与办公平台——量子密信,获得最高安全级别的“卓越级”认证,在党政军企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应用;推出全球首创组合QKD与PQC技术的密码产品体系和量子安全商用密码改造方案,融合量子安全技术与商用密码技术,为广大客户提供融合量子密钥分发、后量子密码与经典密码的自研全栈式密码服务能力。
在量子计算领域,中国电信发布具有全球首个“量子优越性”能力的超量融合云平台——“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涵盖海内外50多个国家的用户,入选“2024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国务院国资委十大国有企业数字技术成果。
以政务领域为例,由中电信量子集团承建的合肥量子城域网,已成功为近500家党政机关提供量子安全接入服务。在政务信息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合肥量子城域网利用量子通信的超强加密能力,为政务办公系统、数据交互平台等提供全方位保护,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确保政务工作的高效、安全运行。中国电信推出融合量子加密、人工智能、数字化印控等技术的 “量子云印章”产品,已经在政务审批、乡村治理、财务审计、企业流程管理等场景中推广使用。
未来,中国电信将以《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2030行动方案》为蓝图,致力于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推动、人才集聚以及开放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其目标是塑造“量子+”未来产业的全新发展动力和模式,从而加速新兴生产力的孕育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