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第三届小程序全球创新挑战赛总决赛结果在深圳揭晓,来自全球七大赛区的1500多个小程序作品参赛。经过线下路演、答辩和评审,上海青浦区世外学校王子聿同学的小程序《Timeless China 匠心中国》、广州市第四中学唐嘉豪同学的小程序《健康轻旅》分别获得潜龙组和飞龙组特等奖。
小程序全球创新挑战赛由腾讯微信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共同发起,聚焦AI编程,面向1-12年级中小学生,鼓励全球青少年以小程序实现创意,激发创新潜能。比赛中许多青少年涌现奇思妙想,利用AI工具和学科知识开发小程序,体现人工智能和小程序在教育领域的落地新实践。
面向全球,将在牛津大学开夏校
相比前两届,本届比赛参赛作品数量、覆盖范围再创新高,来自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广东、川渝、海外七大赛区的青少年踊跃参与,共提交了1500余个小程序作品,覆盖智慧旅游、营养健康、非遗传承、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等众多主题。
本届比赛,来自中西部地区的青少年团队增长明显。不仅有山西中阳县、西藏波密县等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参赛,还有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十一中学、广东廉江市安铺中学的学生团队冲进总决赛,分别获得潜龙组二等奖和飞龙组三等奖。
总决赛获奖作品中也有不少来自海外赛区。在今天公布的总决赛获奖名单中,就有来自韩国、新加坡、阿联酋、博茨瓦纳等国家的学生团队摘得奖项。
从获奖作品来看,许多青少年都在尝试将AI和小程序运用于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中。澳门菜农子弟学校的许梓童同学开发了帮助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小程序《ChemAssist》,香港保良局第一张永庆中学的周靖凯、蔡智林、林浩然同学则为听障人士开发了《声声慢》小程序,他们分别获得潜龙组和飞龙组的一等奖。
总决赛颁奖典礼上还官宣了2025年微信全球探索计划——英国牛津大学夏校,届时将会提供更加前沿的AI课程学习,并将首次开放家长营。
小程序全球创新挑战赛发起人、微信战略研究院院长周博云表示,截至今年,由青少年创建的小程序项目累计已超过 10万个。“当AI可以三分钟生成毕业论文时,真正不可替代的是你们代码里流淌的善意——这或许就是数字时代的‘超能力者’与冰冷算法的本质区别。”
用AI做小程序,零门槛也能上手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近日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助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全面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作为项目式人工智能学习实践平台,小程序教育平台正广泛助力学校按照新课标要求开展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教育,并融入多学科的常态化教学。
今天,小程序教育平台正式上线Web-AI新功能,学校师生可直接在网页端体验使用腾讯混元AI大模型生成小程序,实现对话式的AI编程,零编程基础的中小学生也能上手小程序开发,实现自己的创意、解决现实问题。
总决赛评审团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组组长熊璋表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是为了给年轻一代创造教育生态。“老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像今天这些获奖(小程序)项目一样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从中提升自己,把全社会都当作课堂。”
文|记者 王丹阳
图|记者 曾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