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苏慧)作为替代IPv4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我国的IPv6发展已形成部门横向协同、央地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系统推进工作格局,关键指标持续增长。据国家IPv6发展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8.34亿,占全国网民数的75.29%;全国IPv6网络流量占比达31.12%,其中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为66.00%,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为28.32%。
在这其中,也离不开电信运营商的关键支撑。中国电信通过持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深化应用场景创新,为IPv6的普及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国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IPv6能够提供充足的网络地址和广阔的创新空间。IPv6网络下,全球每一台联网设备都可以拥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它可以为每一台家用电脑、智能设备、路上的汽车,甚至路边的路灯、大楼的消防栓等,都单独配一个IP地址。给联网设备分配了独立的IP地址,再通过物联网来集中管理它们,可以提高数据链路的传输效率。IPv6的广泛应用将带来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流畅的网络体验,同时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我国高度重视IPv6发展。2023年4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促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构筑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新优势。2024年4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4年工作安排》,要求以全面推进IPv6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为主线,着力破解瓶颈短板,完善技术产业生态,打造创新引领、高效协同的自驱性发展态势。2025年5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5年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要点》,明确到2025年末,全面建成全球领先的IPv6技术、产业、设施、应用和安全体系。
中国电信以科技创新夯实IPv6支撑基座
中国电信在IPv6领域长期耕耘,成效显著。技术研究方面,中国电信与清华大学在2010年成立下一代互联网联合实验室,开展网络演进架构的相关研究。现网试点方面,中国电信在2003年建设了国内最大的运营商CNGI网,进行IPv6验证示范;2005年承接了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的第一批示范工程;2010年在江苏和湖南打通第一条基于IPV6的电路。规划部署方面,中国电信大力开展移动网和固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新增网络默认支持开启IPV6;着力推动IPv6单栈、IPv6+新技术在现网中试验验证。
据中国电信集团首席专家解冲锋介绍,作为国内首家完成5G SA(独立组网)架构下IPv6单栈现网验证的运营商,中国电信于2022年联合CERNET建成国内首条运营商级纯IPv6互通电路,至今已稳定运行三年。
同时,中国电信在IETF主导多域IPv6单栈系列标准,得到了APNIC、美国Verizon、法国电信Orange和瑞士电信等的支持与参与;牵头多域IPv6单栈国家、行业系列标准,助力我国向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
前不久,中国电信研究院主导研发的基于IPv6的虚拟以太网技术(IPv6-based Ethernet Virtual Network,EVN6)在湖南和重庆两地成功完成首次现网部署和业务加载试验,展现了该技术在跨域互通、高效传输和快速灵活部署方面的能力优势。EVN6是研究院IPv6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一项基于IPv6的新型虚拟组网技术,用于对标和替代传统的VXLAN等技术,以克服传统虚拟组网技术在组网范围受限、网络部署复杂度高、传送开销大的局限性。
中国电信积极推动IPv6应用创新
在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中国电信还积极推动IPv6的落地应用。
目前,雄安新区首个全域IPv6园区——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已完成园区物联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率先实现全域万兆光网+IPv6的网络接入。园区内智能视觉设备、智能通行设备、环境监控设备等超千台物联网终端设备均以IPv6协议接入网络,办公网络、物联网络以及数据中心网络实现IPv6互联互通。
作为新型智慧园区标杆项目,园区深度整合IPv6技术优势,构建起“一网统管”的智能底座。基于万兆全光网+IPv6的海量地址空间、低时延、高可靠特性,智能视觉系统支持4K超清视频实时分析,智慧通行系统通过IPv6地址精准识别人员和车辆身份,环境监测传感器可实现毫秒级数据回传。同时,全域IPv6化打通了设备层、平台层与应用层的互联互通壁垒,为未来接入百万级终端预留充足空间,增强园区智慧化运营弹性。
此外,面向智能燃气场景的创新应用方面,中国电信天翼物联创新构建可广泛适用、可复制推广的IPv6单栈NB-IoT智慧燃气应用系统,支持多厂商燃气终端IPv6单栈/双栈统一接入、各类智慧燃气应用统一承载、智慧燃气动态数据整合与共享,形成示范效应,具备规模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