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扫拖机器人怕是要变天了!
靠无人机「统治」天空的大疆,居然下凡了,首款扫拖机器人 DJI ROMO 系列重磅登场!
无人机大佬搞清洁家电,带的还是“亲儿女级别的传承”,这怕是非凡人能及的吧?今天小编就来深扒一下,这到底是降维打击还是噱头大于实力?扫地机身上那些从无人机继承的技术,真能解决扫拖机器人的老大难吗?
这次大疆一口气推出了三个型号:DJI ROMO S、DJI ROMO A 和 DJI ROMO P,咱手里的则是最高端的DJI ROMO P。
单看外观,它就和市面上的老大哥们划清了界限。机身和基站全用了透明材质,银灰色的线条勾勒出棱角,摆在客厅里不像清洁工具,反倒像科技馆展品。
不得不说,还是非常符合大疆科技企业极客风格的。
刚听说大疆做扫拖机器人时,还是很懵: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八竿子打不着啊?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俩还真的算是同源。
无人机在高空要做的事,和扫拖机器人在地面干的活几乎一样:快速建图、精准避障、规划最优路线。而大疆把无人机玩了十几年的看家本领,全塞到了机器人里。
先看硬件:双目鱼眼 + 3 个激光雷达,这配置太卷了!扫拖机器人的「聪明程度」,全看传感器给不给力。DJI ROMO P 直接拉满了配置:
双目鱼眼视觉传感器可以让机器人获得更好的立体视觉,通过深度信息更好地判断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和大小;3 个双光源激光雷达作为双目视觉的补充,又可以进一步提升避障性能。
要知道,避障一直是扫拖机器人的老大难,尤其是目前的扫拖机器人:全屋建图、清洁垃圾、返回基站自清洁,这工作三流程里,避障是最大的痛点。但是现阶段的难点是:小型障碍物与大型污染物如何判断,透明障碍物、贴地障碍物、黑色障碍物能不能做到百分百识别。
不知道大家平常用扫拖机器人有没有感觉出来这种小细节?像咱家之前的黑色垃圾桶机器人一般都会撞上去。所以,为了测试 DJI ROMO P 的真本事,这里专门设计了几个场景来测试。
在机器人必经之路摆了 1000 多片多米诺骨牌,形成一条一碰就塌的赛道。只要机器人稍微跑偏,就会引发连锁反应,结果可能就是连倒一片。
但结果让人震惊:在非常极限的环境下,它全程沿着弓字路径稳步前,不仅做到了一次性通过,甚至机身0碰撞,积木0倒塌。
虽然说偶有翻车吧,但是既然能放出来,就说明区区瑕疵问题不大。
作为对照组,这里给大家看一下其他家旗舰机器人的表现,确实差了很多,对于低矮障碍物基本没有识别,直接骑着骨牌冲过去,塌了一半,差距太明显了。
大疆也有撞到积木的画面,但只是撞到一两块,远没有这么狂野。
另外,很多扫地机器人一进暗光环境就变瞎,要么撞柜子,要么原地打转。但 DJI ROMO P 的激光雷达在红外镜头下会发出明显的光轨:
在红外相机拍摄下,能清楚看到大疆DJI ROMO P的激光导航是有线光源和面光源两种。线光源聚焦,可以更好地看清远处的障碍物;面光源的覆盖面更广,对近处障碍物识别表现更好。双光源结合下来,就能获得更好地避障表现。
所以它在床底、柜底底这种场景下也能正常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
对于贴地的薄物件,像折叠的 A4 纸、充电线之类的,它们可是不少扫地机器人的 “拦路虎”,要么会被碾过去,要么就会把机器人缠住。这里针对大疆 ROMO P也专门做了相关测试。
说真的,一如既往地出色!当大疆 ROMO P 距离这些薄物件还有一段距离时,就会停下脚步,随后机身微微一转,从旁边巧妙地绕了过去。
这背后的功臣就是它的双目鱼眼传感器,有了这个传感器,观测精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而且,大视角的传感器让机器人在转角处就能发现障碍物并及时避让,这就好比汽车的盲区变小了,行驶起来也更安全。
在一系列测试中,大疆 ROMO P 还有个更聪明的地方,就是它能主动判断行走路线的复杂程度。
比如,在它回基站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两条路线,一条距离近但障碍物多,另一条距离远却没有障碍物。很明显能看到,大疆 ROMO P 会主动选择绕远走那条无障碍的路,即便把两条路的位置调换,它依然会选择更近的那条。
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大疆的导航规划控制算法确实很厉害。它的局部地图能根据当前的动态环境,随时更新出当下最优的路径,从而避免在复杂区域被困住。
还有就是大疆 ROMO P 还能识别非常小的障碍物,那如果把小型障碍物和大型垃圾放在一起,它会出现识别混淆吗?
这里用微缩家具和有一定体积的猫毛团做了测试,结果发现它的避障效果非常好,好到把猫毛团都当成障碍物绕开了。
针对这种情况,大疆官方也给出了解决办法。
在手机 APP 里有三种避障模式可供选择:谨慎、标准和激进。如果家里障碍物不多,却频繁出现大型垃圾,切换一下避障模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随着后期污染物数据库的完善,这种情况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近年来,透明亚克力茶几和纯黑色茶几成为家居潮流,但这两种家具却给扫拖机器人的避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从原理上来说,深色物体对光线的吸收能力较强,会导致激光反射效果不佳;而透明物体则几乎无法形成有效反射。由于扫拖机器人的激光雷达依赖光的反射来获取信息,没有反射就意味着没有数据输入,这两种物体在机器人眼中就像隐形了一样,很容易被误判。
而这次,实际测试结果却有所不同:
面对黑色物体时,无论其体积大小,机器人的避障表现都十分出色。近距离观察能发现,它不仅能成功避开,还能在极近的距离贴边完成清扫。
而对于透明障碍物,在白天的多次测试中,大小物体的识别率约为 50%,有时会发生碰撞,但有时也能准确识别并绕开。
这其实是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决定的局限性:当遇到不按预期反射光线的物体时,避障性能难免会受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策略、针对性训练 AI 模型以及依靠基础的物理碰撞反馈外,还可以通过一个小设计,也就是用主动光源强化透明物体边缘,来辅助识别和避障。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大疆的机型,在白天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对透明物体的避障识别率也只能达到 50% 左右。但有趣的是,在全黑的夜间环境中,由于没有其他光线干扰,再加上主动光源的辅助,它对透明障碍物的避障效果反而比白天更好。
总体来看,这次“超纲测试”显示:大疆凭借双目鱼眼视觉传感器与 3 个双光源激光雷达相结合的多传感器避障策略,已经彻底解决了黑色家具的避障问题。至于透明家具,或许可以调侃一句 “建议夜间使用”。
当然,大疆后续应该会持续优化透明物体的数据训练,如果家中有透明茶几、书柜等家具,用户也可以手动设置禁区,防止机器人穿行其中造成碰撞。
对于扫拖机器人而言,仅仅具备躲避障碍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清扫彻底、拖地洁净才是核心竞争力。而 DJI ROMO P 在这方面的表现,尽显大疆的硬核实力,它搭载了大疆自主研发的 9 叶片金属扇叶电机,吸力高达 25000Pa。
这是什么概念?
打个比方,即便是卡在地板缝隙里的脏东西,它都能轻松吸出来,至于猫砂、猫粮这类常见杂物,对它来说更是不在话下。不仅如此,大疆还为边刷设计了防打飞策略,当检测到较大颗粒的猫粮时,边刷会自动放慢转速,避免杂物被击飞。
在清理完常规垃圾后,再来看看它应对更棘手的塑料袋的表现。
由于静电作用,塑料袋接触地面后很容易被吸附,这对大多数机器人来说都是个难题。但 DJI ROMO P 往往只需来回清扫两遍,就能将塑料袋完全清理干净。
边刷部分,大疆采用了当下流行的柔性外摆机械臂设计。不过,它与其他厂商的设计有所不同,机械臂在一般情况下处于收回状态,只有在需要贴边、贴角、贴缝清洁时才会自动伸出。
那么这种由机器自主判断收放时机的方案,实际效果如何呢?这里也测试了下。
先在墙边撒上荧光粉,通过紫光灯照射可以清晰观察。启动机器后,当它刚贴到墙边,机械臂就会立即伸出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贴边清洁的范围达到了机器人所能触及的极限,与目前市面上其他旗舰机型的表现不相上下。
中扫设计上,大疆提供了 3 种配置方案,标配的是双悬臂中刷。这种中间断开的设计,在防缠绕方面效果显著。
但有人可能会担心中部存在漏扫问题,为了验证这一点,在地面上放置了大量长头发、猫毛以及一些猫砂。让机器人进行一次清洁后,翻看其底部滚刷,确实做到了无缠绕、无残留。再看地面,中部也没有脏物残留。
由此推测,这应该是得益于其超大的吸力,即便中部没有滚刷参与卷尘,也能直接将颗粒物吸走。
说完扫地,再来说说拖地。
在拖地功能上,大疆没有过多花哨的创新,采用的是常规的双圆盘加压拖布设计,并配有感应伸缩机械臂。不过,它在扫拖机器人上增设了一个 164 毫升的电控机载水箱。这个水箱的作用可不小,不仅能在全屋清洁过程中让拖布始终保持湿润,还能智能识别重污区域,自动增加水量。
这里针对拖地功能测试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大面积的普通脏污,清洁效果十分出色,就连容易显脏的柔光砖,都能擦得像人手擦拭过一样光亮。
另一个是带有油性的厨房污渍测试。大疆专门为这种场景设计了重油污清洁模式,相比标准清洁模式,会增加清洁剂来润湿拖布,从而增强清洁力。实际清洁效果显示,虽然耗时稍长,但最终能将油污清洁干净,只是对于地缝这种有高低落差的位置,处理效果不太理想。
大疆基站不仅外观充满科技感,功能设计也十分出色。底部的一体化拖布盘虽然不可拆卸,但配备了 16mm 的超大洗污口,还设有 4 路高压水流冲洗装置,这俨然是将洗地机的核心功能模块巧妙融入了基站之中。
从官方发布的视频来看,无论是难缠的头发、黏腻的泡面,还是易散碎的鸡蛋,它都能轻松冲洗干净,真正实现了无需人工插手的全自动化自清洁。高压水流在清洁拖布时的表现同样亮眼,通过实际清洗前后的对比,就能清晰感受到明显的清洁效果。
总结就是,大疆这款首款旗舰级扫拖机器人的表现确实很可以。最亮眼的优势,无疑是源自无人机技术的避障算法,凭借超高精度的物体识别能力,即便是家中的细小障碍物,它也能精准避开。
实际使用中,它也展现出了相当高的“智商”,不仅不会碰撞人和物品,还能自主规划行走路径,避障效果相比当前市面上的旗舰机型有非常大提升。
吸力方面,25000Pa 的强劲表现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实测清理大颗粒的猫砂、猫粮时轻松无压力;两段式滚刷的设计,也有效避免了头发缠绕的问题。
不过,它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是拖地模式下,边刷没有停止工作或抬升的设计,边刷与潮湿污渍混合的场景,会让强迫症用户感到不适;二是边刷采用螺丝固定,拆卸清洗不够便捷;三是拖地效果比较常规,与同类产品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如果你预算充足,想找一台「少操心、够聪明」的扫拖机器人,DJI ROMO P 绝对值得一试。毕竟无人机的技术底子摆在这里,避障和反应速度确实没对手。但如果更看重拖地的极致表现,或许可以等后续迭代款。
那么,你会为「大疆牌」扫拖机器人买单吗?评论区聊聊~
本文由极果用户极果原创
上一篇:华为车辆编队专利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