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前言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科技圈最近炸开了锅,一位拿着 600 万年薪的华为高管,顶着 “WiFi 之王” 的光环,却在公司最需要支持时选择背叛。
他偷偷带着 13 人组建团队,把华为的核心芯片技术一点点偷出来,自己另起炉灶,随着调查深入,他隐藏多年的 美国公民身份被扒出,更让整个行业震惊。
这些本应是技术标杆的人才, 为何会铤而走险触碰法律红线?年薪百万、前途无量的他们, 究竟用了什么隐蔽手段,能在华为眼皮底下把机密技术转移出去?
从“WiFi之王”到窃密主谋
张琨的经历放在哪都算得上是 “别人家的孩子”:本科出自北大,硕士连读中科院微电子和美国的双硕士,履历亮眼得令人侧目。
他在高通干了五年,靠扎实技术拿下 “最佳技术奖”,一举成为WiFi领域的权威人物,2011年,他以美国公民身份回国,加入华为海思,从此开启了十年的 “技术封神”之路。
在华为,他干劲十足、技术硬核,职级一路飙到21级资深主管,年薪超600万。
他带队研发的短距互联芯片出货量突破数十亿颗,支撑了华为手机和平板的核心通信能力,“WiFi之王”的称号实至名归。
但令人错愕的是,这样一位业界翘楚, 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背刺”。
2020年末,华为正被制裁压得喘不过气,自主研发成为唯一出路。
公司上下咬牙攻坚时,张琨却另起心思,他太清楚搞芯片自研有多难、耗资多巨,也太明白手中握着的WiFi6/7核心技术价值几何。
在技术与利益的天平上,他选择了后者,背靠华为十年积累的核心资源,他想绕开漫长研发周期,走捷径另起炉灶。
于是,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技术中坚, 转眼成了让人防不胜防的“内鬼”。
外界也不禁质疑:他当初以美籍身份进入华为,真的只是为了“找份工作”这么简单吗?十年如一日地攒下核心机密,最终突然反水,个中隐情,恐怕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科技战线从不只是技术的比拼,国籍和身份背后常常牵动更复杂的利益与关系,张琨的“变节”,只是这个时代危与机交织的一个缩影。
技术外流的隐蔽链条
2020年末,张琨开始在暗地里 “招兵买马”,他先找上了同事刘某,许诺未来公司期权和高薪诱惑。
刘某没多想就加入了,而在他的牵线搭桥下,顾某、周某等几位关键研发人员也陆续被拉入队伍。
他们原本都是华为海思WiFi芯片项目的 核心骨干,掌握着大量关键技术。
到了2021年2月,张琨从华为正式辞职,但令人瞠目的是,仅仅一个月后, 他就注册成立了“尊湃通讯”。
这家公司很快显露出非比寻常的背景: 员工中有六成来自华为海思,涵盖芯片开发的核心岗位。
射频、SoC、数字电路、算法工程应有尽有,一支 “完整战队”迅速成型。
更让人震惊的是, 他们的技术获取方式相当隐蔽。
有人趁工作间隙用手机偷偷拍摄芯片电路图、版图,再通过企业内网工具逐级转发;有的则将核心数据拆分打包,通过蓝牙手表传输,避开传统渠道监控。
还有人把华为的源代码伪装成开源项目上传至外部服务器,然后从“尊湃”私下拉回,变相实现技术转移。
甚至不少人过上了 “双重身份”的生活:工作日依旧在华为按时打卡,一边干活一边搜集资料;到了周末, 就换个身份去尊湃搞开发,把盗来的技术用在新产品上, 两边领工资,活得“风生水起”。
为了躲避调查,有人干脆改名换姓。周某变身“胡某”,顾某某成了“杜某某”,自以为换了马甲就能洗白行为。
而有些人更大胆,白天在华为正常上班,夜里却悄悄溜进尊湃实验室调试机密技术,一场现实版的“科技无间道”悄然上演。
雷霆追责
尊湃通讯不过才成立两年,就在公开场合高调宣称:他们的WiFi芯片研发速度比华为快了整整30%,还甩出了升级版产品,仿佛已经在行业站稳了脚跟。
但这种“快得离谱”的进展, 很快引起了华为的警觉。
毕竟,真正从0到1做芯片,没有哪一步是可以跳过的,华为迅速组建调查团队展开内部排查,很快一个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
尊湃的技术主力清一色来自华为海思,推出的芯片在技术路径和架构设计上, 几乎“复制粘贴”了华为极度保密的WiFi6核心项目。
这还用犹豫?华为随即报案,就在尊湃芯片准备批量投产、技术即将变现的节点,上海与江苏警方联合出手,突袭了尊湃在南京和上海的两处办公地。
行动中,查获了7台存有侵权代码的服务器,冻结了公司账户,同时将14名核心涉案人员一网打尽,无一逃脱。
随后权威技术机构介入鉴定,结果更是触目惊心:尊湃所使用的40个技术点中,有超过九成与华为的WiFi项目内容完全重叠,技术剽窃的事实被铁证锁死,根本无从辩解。
后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裁决: 尊湃公司被责令解散,全部涉及侵权的技术资料销毁,张琨等涉案人员全部受到处罚。
如今最终判决结果公布:张琨作为此次事件的主谋,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且出狱后5年内不得从事任何芯片相关工作。
跟随他的13人也纷纷被判刑,刑期从1年至5年不等, 总罚金高达1350万元。
但这起事件的冲击远不止企业维度,在WiFi7国际标准谈判中,由于部分核心专利被泄,中国方面损失了15%的专利分成份额。
尊湃芯片窃密案细节曝光:有人白天在华为,晚上去尊湃 观察者网 2025-08-08
而这些被窃取的技术,不仅是企业资产,更承载着国家在下一代通信标准上的战略优势,就算罚再多钱,也弥补不了对国家科技利益造成的深远损害。
代价与警示
尊湃刚成立时,凭着张琨的名气和团队的华为背景,很快成了资本眼里的香饽饽。
从2022年5月到2023年1月,短短几个月,公司估值就从5亿涨到了10亿,但投资方和合作企业当时根本没发现,这家公司的技术是偷来的。
等到东窗事发,资本方损失惨重,华为的研发进度也被拖慢了不少。
案子还牵出了一连串连锁反应,高通上海研发中心突然解散,美国趁机抢注了不少WiFi7专利。
让人唏嘘的是,张琨的团队里还有清华毕业生,有些人之前就多次干过偷技术的事,甚至有人只是帮忙看了看代码,也被卷了进来。
这暴露了行业里技术安全的大漏洞,有些人为了利益,连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都丢了。
华为芯片核心技术遭窃取!细节披露 鲁中晨报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法院直接用 “技术密点重合率90%”来定罪,算是给以后的类似案子立了个规矩。
以前知识产权案子难判,很大原因是技术认定没标准,现在有了这个先例,想打抄袭擦边球的人,以后没那么容易蒙混过关了。
结语
这场窃密案像一记警钟,敲醒了整个行业,它推动着行业监管升级,企业也开始重新完善风控体系。
尊湃窃密华为案作案手段曝光 手莫伸 伸手必被捉|商业快评 封面新闻 2025-08-09
科技企业要发展,离不开顶尖人才,可怎么在吸引人才的同时守住技术安全,成了必须面对的难题。
毕竟,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底气,容不得半点马虎。
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情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