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袁宝年
开放潮头立,风劲好扬帆。从“草原驼队”到“钢铁驼队”,从“资源输出”到“创新输出”,内蒙古的实践证明,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蒙古国的羊绒制品与俄罗斯的休闲食品比邻而居,会跳舞的机器狗、能互动的机器人与无人驾驶激光除草机器人、无人配送物流车相映成趣……在前不久落幕的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上,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从官产学研交流活动到国家向北开放经贸商洽会,从妇女发展合作交流活动到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国内外嘉宾和参展客商通过多种方式凝聚各方共识、拓展合作路径、增进交流互信,中蒙博览会已成为中蒙俄及更多国家和地区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
自2015年举办第一届以来,中蒙博览会已走过十个春秋。十年来,中蒙博览会从区域经贸平台跃升为辐射东北亚、联动“一带一路”的国际性盛会,为内蒙古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能,也映照出内蒙古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实践。十年来,博览会吸引40余国、超8000家企业、近4万名客商参与,签约项目近600个。从蒙古国的煤炭资源通过口岸落地加工,到满载油菜籽、燕麦等产品的中欧班列直接开进园区,从内蒙古二手车出口拍卖平台在蒙古国上线,到中蒙两国签约生态项目联合攻关生态治理,十年间,双向奔赴的合作共赢在不断深化和扩展:内蒙古口岸货运量从2015年的6500万吨提升到2024年的1.2亿吨,中欧班列累计通行超5万列,这些数据是内蒙古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最有力、最精彩的注脚。
开放带来进步,合作才能共赢。近年来,内蒙古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俄蒙、中亚、非洲、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在互联互通、产业协同、贸易便利化等领域不断突破。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AGV无人驾驶车辆穿梭往来,实现“读秒”通关;甘其毛都口岸,第二条中蒙跨境铁路的建设正如火如荼;4200多公里边境线上20个对外开放口岸、40余条国际航线,织就了一张贯通亚欧的物流网络……一项项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内蒙古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北疆大地正以更主动的姿态拥抱开放浪潮。
内蒙古的开放底气,源自独特的禀赋条件。内蒙古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既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节点,又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内蒙古正充分释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牵引和辐射作用,构建起内外联动、大进大出、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除了区位优势,内蒙古还拥有丰富的能源、农牧业和矿产资源,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形成了资源互补、产业联动的特色路径。
开放从来不只是简单的货物流通,更是人心相通的双向交融。在第五届中蒙博览会文化交流项目“相约中华 遇见青春”中蒙Z世代青年音乐夏令营中,中蒙两国青年欢聚一堂,共话未来;内蒙古文旅部门打造的“千车万人”中蒙跨境自驾游品牌、“万里茶道”跨境自驾旅游线路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蒙古国游客前来参与和体验;“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为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645例……这些文化交流、跨境旅游、公益帮扶等领域的中蒙民间互动实践,不仅是为两国人民搭建沟通桥梁、传递温暖关怀的具体行动,更是双方以心换心、深化彼此认同、筑牢友好情感纽带的生动写照,为经贸合作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开放潮头立,风劲好扬帆。从“草原驼队”到“钢铁驼队”,从“资源输出”到“创新输出”,内蒙古的实践证明,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蒙古在开放合作的道路上加速奔跑,每一步都涌动着蓬勃的活力、燃烧着奋进的激情,每一步都汇聚着向上的力量、升腾着未来的希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程中,内蒙古必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绘就更加壮阔的发展画卷,让北疆大地在开放浪潮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